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洲的雪样中发现微塑,具体是如何发现的

原生微塑料是指微塑料在进入海洋时已经是微塑料,而不是在海洋中形成的微塑料。

经过德国Frauenhof UMSICHT的研究,第一大来源是经过车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原生微塑料。这些摩擦产生的微塑料经过雨水冲洗经下水道最终到达海洋。德国的废水系统做得再好,到目前为止也还不能完全过滤到微塑料。还有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很贴切的两大来源是衣服在洗涤过程中经过摩擦产生的微塑料以及化妆品洗漱品种含有的微塑料。

对于这类途径进入海洋的原生微塑料,做为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比如说,短途能少开车的时候少开车。当然走路塑料鞋底与路面之间也有摩擦,也会产生微塑料,只是相比汽车轮胎摩擦产生的量要小多了。比如说少买塑料纤维衣服,买了的话尽量少洗。比如说在买化妆品洗漱用品的时候注意看下包装,若有微塑料成分的产品拒绝购买。德国目前很多这类的产品都会主动标明不含微塑料,以表明他们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立场。

1、2 次生微塑料通过河流进入海洋。

次生微塑料是指塑料在进入海洋后,经过长时间与海水,空气,阳光的相互作用老化后形成的。

次生微塑料的来源有,比如说,不正当的处理塑料垃圾,直接将塑料垃圾排入河流海洋中。水运过程中的运输事故也可能造成运输的塑料进入水领域,最终到达海洋。或者说个人随手扔的塑料垃圾,尤其是在海边度假时丢弃的塑料吸管,塑料袋,塑料瓶等,最终很有可能就进入并留在了海洋中。

对于减少此生微塑料,做为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不随地扔塑料垃圾,看到地上的塑料垃圾捡起来,并且将这个理念影响和传达给周围的人。

一个调查预测的数据是,按这个形势下去,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量将达到海洋中所有鱼类的重量。虾吃塑料,小鱼吃虾,大鱼吃小鱼,人吃大鱼。在此借用德国一个环保抗议上的标语。

以前鱼在塑料包装里,现在塑料包装在鱼里。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有一部分就留在了人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对这点还没有看到具体的研究结果。但是根据Unser Täglich Plastik: Öko Test Ausgabe 09.2019对特定生物,比如虫和青口贝,做的研究,已发现了微塑料对繁衍有影响,并能增加炎症迹象。

已经进入到海洋的微塑料需要几十年上达几百年的时间进入分解,也就是说我们这辈子是跟微塑料耗上了。为了我们的后代能有个干净安全的海洋,在此呼吁大家关注微塑料,在可行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