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说说铁岭工笔画

上期,也就是婉荔说文化铁岭的第一期,我给大家介绍了铁岭青年画家宋晋画的猴子。

其实,宋晋正儿八经的绘画时间并不长。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2014年的夏天,那时他画的题材是羊。认真说,国画卷里画羊的画家并不少,当时他画的羊也很一般,我并没有很在意。但是一年后,他的画作《千家万户》竟入选了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

这让我很震惊。

而2018年,他居然就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

可能啊,圈外人对中国美协会员这一称谓不是很了解,其实说白了,这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美术行业的专业技术资格,它的入会程序和标准极为严格。截至目前,中国美协会员总数大约有18000人。很多人苦画十几二十几年也未必成功。

这时,你可能会说,那这宋晋的天资也太高了吧?

其实不然,我认为宋晋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市、省、国家美协会员的三级跳,固然有他个人努力的因素,但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精心培养他的老师们,得益于铁岭的文化底蕴,得益于铁岭这片神奇的土壤。

这下,你可能又说问,铁岭究竟有些什么文化?

说别的,我可能没有资格,但由于工作原因和个人爱好,我对铁岭书画界较为了解,我觉得,最令我骄傲自豪的就是铁岭书画。我对中国画略知皮毛,今天就斗胆说说铁岭的画。如果有的地方说得不准确,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我是2012年7月,师从铁岭美协副主席李贵田老师学习中国工笔画的。在这里,我要骄傲地说一句,宋晋算是我的师弟。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先来说说铁岭工笔画。

其实,很多土生土长的铁岭人都不知道,铁岭是当之无愧的工笔画之都。有超万名工笔画爱好者和近百位工笔画名家从事工笔画创作。

2008年4月2日-6日,一场大型铁岭工笔画、指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铁岭绘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搜狐以“辽北文化美丽奇葩盛放上海”为题进行报道。

这次画展是有背景的。20世纪90年代初,以白国文、张策、金明惠、王久兴为代表的铁岭工笔画家作品多次在东南亚及香港、台湾巡回展出,轰动当地美术界,被誉为“关东四杰”,在全国掀起了“铁岭工笔画热”。在2006年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上,铁岭画家的15幅工笔画作品入选。在全国地级市中,铁岭市入选作品数量排在首,这在国家级画展史上也是第一次,在全国再度掀起了“铁岭工笔画”热,被称为“铁岭现象”,也奠定了铁岭工笔画在书画界的重要地位。

铁岭工笔画代表了北方工笔画派的风格并有别于其他工笔画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本地域的绘画特色。

那么什么是“铁岭现象”?

概括起来就是:地域现象、群体现象、个性现象、画技现象、大幅现象、成就现象等。也就是在特定地域有一群特定的团体,有自己显著的代表作品、有独特技巧的画法,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大幅作品,连续在省以上大赛中获得群体性的大奖,这是其它地区很少见到的绘画现象。

铁岭工笔画有三大创作特色,新、大、精。即:意境新、容量大、制作精,这不但是铁岭工笔画地域性的品牌特征,在工笔画坛上也具有独树一帜的表率作用。

大家看下这三幅当年画展中的作品。张策老师的《汉宫佳丽》(规格240cmx110cm),《大壑之风》(190cmx480cm),王宏老师的《霜积秋山万树红》190cmx470cm。认真说,我没看过这三幅画作的真迹,但是两位老师的其他作品真迹,我是认真欣赏过的,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震撼”。他们的作品,以后我会给大家做细致的讲解。

下一期,我给大家说说我的老师的一幅工笔画。点关注不迷路,我是穿旗袍的读书娘,我是铁岭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