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顶云乡的经济建设

科技教育兴乡、产业化富乡、乡镇企业强乡”。科技教育兴乡。认真抓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初中入学率达96.8%,小学入学率达98.3%。认真抓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立了顶云乡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邀请省、市、县专家对科技致富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采用种植养殖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

产业化富乡:整合土地资源,实行土地“打包”经营。将农户土地集中,承包给种植大户或科技能手种植西红柿、黄瓜等,当地农民从承包经营者手中收取土地租金后,再在经营者的地里“打工”挣钱。采取支部+远教+协会+基地的方式,实现种植、养殖业上的产业化发展,现建立了12个养殖小区,组建种植、养殖协会18个,规模化“打包”经营的土地面积达3800亩。

乡镇企业强乡:如何提高四大基地建设的附加值,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党委、政府的首要工作。借助“顶云经验”这块精神招牌和沪昆高铁黄果树西站设置及其顶云新城区建设的东风,加强对现有乡镇企业8个的管理,开发乡生态园旅游业,积极筹建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引进外资进驻园区。推动四大基地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两手抓:即一手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和谐社会创建中,继续总结和加大对全乡矛盾纠纷大联调机制运行的投入,通过“以案定补”奖励方式引导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的力度,为构建和谐、幸福、美丽的新顶云做贡献。

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秀美发展的新顶云。力争到2017年,彻底解决全乡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小康。农田水利设施达到科学、完善、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性治理;贫困村全部通电、通路、通自来水、通电话,电视普及率达85%以上。人畜饮水质量得到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次,每户贫困户有1人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一项科技脱贫项目,兴办乡镇企业5个以上,土地规模化使用率达25%以上,发展无公害蔬菜5000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45%以上,种植药材面积达5000亩。改善贫困村卫生条件,实现贫困人口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村村有村卫生室、文化室,把顶云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顶云中学建立于2004年3月,是顶云乡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服务于石板、八角村等16个行政村,全乡人口24920人。顶云中学地处关岭县城西北,离县城6公里,学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5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宜人,环境幽静,是学生学习的理想乐园。

该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全校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55人,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22人,占全体教师的 40%,骨干教师20人,占全体教师的28%,学科带头人3人,音乐教师1人、美术教师1人。

该校现有教学楼一幢(四层),男、女学生公寓共4栋,能容纳528人住宿,现有住校生480人。有90平方米的食堂。我校有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各1间,实验仪器保管室及实验准备室各1间,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教室22各,教室办公室7间,行政办公室3间。我校现有图书20406册,生均图书达17.7册。课桌椅580(二人)套,实验仪器及品种及数量均达到二类标准。学校有学生电脑34台,办公电脑5台,都是学校领导在用。

现随着关岭县顶云新城区的如火如荼建设,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已在顶云办学两年,投资近2个多亿的关岭县民族高级中学预计于2013年9月从老县城搬出正式在顶云开学。 30多年前,关岭自治县顶云乡农民创造了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

30多年后,关岭抢抓沪昆高铁关岭站建设机遇,发扬“顶云经验”精神,以高铁为发展驱动力,以文化教育为发展基础,以旅游为发展主题,启动顶云新区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关岭自治县交通区位优越,县内沪昆高速公路、关兴公路、水黄公路、320国道、210省道纵横交错,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为联线,通村公路为网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

目前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从县城穿过并设站,高铁建成后,每天将有79对列车对开,在关岭的人流量每天将增加1万人,这对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关岭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岭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跳出旧城建新城,抓住沪昆高铁在顶云新区设站这个机遇,抓住顶云新区建设这个支点,奋力加快发展。”关岭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本强说。

国发2号文件和黔党发15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推进顶云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沪昆高速铁路关岭站的修建为关岭顶云新城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当地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就近务工经商并向城镇转移的意愿增强,为加快推进顶云新区开发建设,实现提速发展、奋力赶超提供强大动力。

政策支撑、机遇、动力,面对这些有利条件,关岭全力抓好以顶云新区为亮点的城镇化建设。 “以生态可持续为前提,以高铁为发展驱动力,以文化教育为发展基础,以旅游为发展主体,建设集旅游服务、商业商贸、行政办公、生态居住、现代农业于一体的关岭城市中心。”这是顶云新区的规划目标。

对此,关岭理清思路,拟定了加快顶云新区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近期,到2014年,将全面完成灞陵大道项目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建设,并切实抓好城市经营管理,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同时加快新区供水、污水处理、中小学校项目建设,使之初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进一步聚集人气、增强发展底蕴,全面加速城镇化进程,新区城镇化人口达到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

中期,到2017年,将深入推进顶云新区建设开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使新区初具规模,农村人口向新区聚集速度加快,达到4.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5%。

远期,到2025年,将顶云新区建成贵州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基地,成为关岭城市发展的新中心,集商贸金融、便民利民、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现代农业等功能为一体,塑造大黄果树旅游经济圈西部门户形象的高铁新城。

“县城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编制工作都已经完成,目前我们重点在生态建设、建筑风格、民族特色上下功夫,为今后成为贵州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基地打好基础。”张本强说。 “哐、哐、哐……”,是挖掘机在作业的声音。在顶云新城灞陵大道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各种大型机械正在作业,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施工方介绍,灞陵大道全长9.145公里,目前路基工程已完成78%,总投资3.8亿元,今年7月底将实现毛路通车。

作为连接新老城区、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和关兴公路的主要城市干道,灞陵大道的建设对顶云新区来说尤为重要。顶云新区与县城相邻,距离仅为7公里,灞陵大道建成后将实现新老城区的有机连接和融合,使关岭城市建设呈现“两轮驱动”格局。

同时,灞陵大道还承担了发展轴的关键作用,它将串联起各规划组团,以点带轴、以轴带面促进新区空间协调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启动实施了文化教育组团、便民利民服务组团以及城市综合体组团。”张本强介绍说。

在文化教育组团民中新校区建设工地上记者看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的圆弧形教学楼伫立在操场上,很有气势。据介绍,该校区规划用地309亩,投资概算3.1亿元。目前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35%,9月,首批2000余名学生可入住就读。

总规划用地72亩,投资概算2亿元的便民利民服务中心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设计招标,计划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全县所有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将搬迁至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开展工作。

而作为贵州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的城市综合体组团顶云经验·创新文化生态园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用地194.4亩,总建筑面积6.14万平方米,目前各项目建设正按照规划方案有序推进,确保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综合体、村庄建设、产业示范区等各项建设任务,使“顶云经验·创新文化生态园城市综合体”初具雏形。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综合体所有建设内容。

“我们将通过三大组团的打造来提高顶云新城的质量、标准和水平。”张本强说,同时通过新城的建设来逐步改造老城,促进新城、老城一体化。 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关索镇顶云乡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黔府函〔2013〕112号  安顺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撤销关索镇、顶云乡建制设立关索街道办事处和顶云街道办事处的请示》(安府呈〔2013〕26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关岭自治县关索镇建制,设置关索街道办事处,以原关索镇地域为关索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关脚村;同意撤销关岭自治县顶云乡建制,设置顶云街道办事处,以原顶云乡地域为顶云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八角村。   二、请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3年5月24日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