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莲溪书院的莲溪书院

“县之有书院也与乡学并重,凡乡之秀美而文者,自成人以及小子咸得攻诗书习礼乐,交相鼓励于其中。”“书院以莲溪命名者,缘虹河旧有瑞莲之兆。书院周围环绕虹水之分流,水中种以芙蕖(荷花的别名),其沿堤四面皆植柳槐,红香绿荫,交映相辉,所以使都人士肆业其间者,豁其耳目,扩其心胸,益有以长文思而助吟兴”。

清末,戊戌变法之后,于光绪三十年改为高等小学校。

民国年间,项城县中、项城县师设此。

项城县中、项城县师于一九六九年改为现在的老城高中。

老城高中是河南省周口地区成立最早的高中之一,培养了周口地区的许多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老城高中校址院内还保存原讲堂五间。

莲溪书院旧曾为项城八景之一,清柳堂赋诗赞之:“微雨初晴望眼空,莲溪门外立春风。半湾芳草萦深碧,夹岸小桃放浅红。水面浮沉双鸭子,船头漂泊一渔翁。天然诗趣天然画,欲学维摩愧未工。”

豫东颇具声望的莲溪书院,后来的项城县第一中学、项城县师,到现在的项城市老城高级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莲溪书院人物 同治十二年(1873年),袁保恒回乡为祖母做寿、安排祖母的颐养事宜,还做了几件大事,其中第四件事是整顿项城莲溪书院。他和县令一起,将被吏胥隐瞒的旧有书院田地一律查出,连同书院房屋一并出租。并以袁家名义捐了一千两银子,县令捐了二百两银子,加上旧存,共得三千两银,开一当铺生息。两项生息一年共一千两银子。用这笔经费,请一山长,购买书籍,交为乡、会试的考生补贴盘费。经此一整顿,“可期振兴文风”。从此一年至科举废止的三十年间十余次科考中,项城共中了十九名举人,十名进士。其中一定有项城莲溪书院之功。(刘路生研究员)

莲溪书院建成几十年后,已显破败不堪,每逢乡试科考,烈日炎炎之下上千学子均露天考试,其辛苦甚不忍睹。为重修及扩建莲溪书院,据清宣统三年《项城县志》载:

“袁甲三捐钱一百千

同治五年(1866年)袁保恒捐银五千两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凯捐银五百两

光绪三十年(1904年)袁世彤捐城西南汝阳西盛营地六十亩”

注:袁世彤 即原项城市政协副主席袁晓林先生的曾祖父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