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汕头经济出谋献策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7:21:30
港口经济是汕头的优势,依托港口发展重化工业是今后5至10年汕头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港口、道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汕头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先发展好基础设施,再摆正重化工业的位置,汕头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制度决定经济发展,中国优越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落后其他地区的汕头,谋发展不在于某个项目,而在于制度的创新,包括创业制度、融资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度执行上的创新。
没有工业支撑会患“软骨病”
在潮阳区代表团,王扬泽代表表示,黄志光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特别是提出要大办工业、园区经济、临港工业和制造业等。一个城市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原材料工业的支撑,这个城市就会患“软骨病”。
王扬泽代表说,潮阳目前也把很大注意力放在临港工业、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这些工业链条长,带动效益明显,如大型发电项目,其效益不仅增加国家的税收,而且对工业发展及人民生活作用相当大。一些民营企业家都在千方百计筹集大笔资金进行投资,投资项目往往是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估计到今年底,又将涌现一批很有竞争力的企业。
打响“重量级”品牌形成产业链
潮南区代表团谢泽生代表指出,汕头要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是抓好产业升级,将企业做强做大,并想方设法引进大项目。汕头的民营经济看起来总量不小,但比较零碎,形不成合力,有的还在内部形成恶性竞争,自己打自己。以前谷饶镇的内衣业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现在潮南区的化妆品产业结构也存在着隐忧,100多家化妆品企业各推自己的牌子。如果能集中力量推雅倩、雅嘉、拉芳这几个有份量的品牌,可望占领全国80%的市场。茂名的石化产品已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发展。如果汕头每个地方能像茂名、温州那样打响一两个“重量级”品牌并形成产业链,相信发展不会比别人慢。目前潮南区正花大力气打造“中国内衣之都”,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希望涌现出更多能凝聚一批小企业主的领袖型企业家来。
为民营企业大开绿灯
金平区代表团郭大钦代表表示,汕头目前已有足够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缺的就是大型工业项目的拉动。今年,金平区将打响园区经济这一“品牌”,以园区经济为载体,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全力打造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沿潮汕路———大学路的花园式、环保型工业走廊,成为汕头重要工业基地。
金平区代表团戴斌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汕头今后发展工业的思路明确,使民营工业企业深受鼓舞。当前,各有关部门应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工业企业发展大开绿灯,为他们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如今许多民营工业企业还存在着贷款难的问题,希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能一步到位,落到实处。
做强做大港口经济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龙湖区代表团讨论会上,温锡通代表指出,省政府以及我市有关领导最近多次提到发展汕头港口经济的问题,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要加快港口建设,做强做大港口经济,定位准确,鼓舞人心。他认为,发展港口经济当务之急是发挥现有的港口优势,把生产搞上去。对于存在的港口货源不足问题,要通过搞好主船拦货、加强与腹地经济连接等措施来争取货源。同时,还应该加快现有珠池港区二期工程、广澳港区一期工程以及2条航道和2个5万吨码头的建设,加快规划30万吨港口建设,以适应把汕头建成国际港口城市的要求。
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大项目
参与金平区代表团第五小组讨论会的多位代表认为,这几年汕头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成绩来之不易,但是经济还是相对落后,汕头经济要发展,必须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这就使优化投资环境显得极为重要,应当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营商环境,把汕头经济搞上去。
在濠江区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林加茂代表发言指出,汕头要建设成为工业强市,首先应该办好现有企业,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一面旗帜。在扶持现有工业企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机关应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做好服务,加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完善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制度;要想尽办法招商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各项社会综合治理,让更多大型企业落户汕头。本报记者昆明开颖刘辉陈珩周敏梦婕陈江
下一篇
多邻国有波斯语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