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白瓦特号的法式建筑:历史的见证

法国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霞山海滨路一带有许多法国人留下的西式建筑,主要包括法国公署楼、维尔多天主教堂、福音堂、法国汇理银行等,这些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体现了当时法国流行的建筑风格,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举例说: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绿荫路,又称维多尔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市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法帝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范兰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大厅能容纳近干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法国占领的广州湾,其货币流通却有点特殊。1926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广州湾的“西营”(今霞山)设立了分行(这是广州湾第一家近代银行)。

“东方汇理银行”代表法国政府,在法属殖民地地区发行了货币。当年,是以越南纸币作为兑现法国通商银元之用。广州湾居民称之为“安南纸”、“西贡纸”或“西币”。由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越南纸币,成为了广州湾的官方货币。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延安路,在今霞山公安分局大院内,与广州湾法国公使署一街之隔。法国入侵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楼高二层,面积400平方米,砖石砌筑,门前宽阔阳台进入大厅,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

法军广州湾指挥部旧址,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现为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

赤坎本来有4座更楼和炮楼,在现时的新景路有一座建筑物被指是法国殖民时代的炮楼。

这些法国殖民地的建筑物是中国遭受法国侵略的历史见证,是一个城市的标记。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对这些法式建筑给予必要的保护。有的法式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建筑至今仍在使用并发挥一定作用。

法军强占“广洲湾”作租界,“洲”从此变“州”.

早在1701年7月,法国船“白瓦特(Bayard)号”由安非特里德船长带领来到中国海面,遇台风,停泊于广洲湾避风,乘机登陆窥探,见地形重要,港湾优良,便探测水道,绘制地图,返国时提交法国政府。法帝国主义早已有东侵的企图,发现了广洲湾这个地方之后,向东侵略的野心加速膨胀。

在19世纪末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法国夺取广洲湾的行动加快了:1898年4月10日,清政府与法国互换照会,承认“同意租借广州湾与法国,租期九十九年,租界四至另议”。但中、法两国政府尚未派员协商和签订租借条约,更没有经双方派员共同勘查和确定租借地界范围,法国侵略者就迫不及待地于1898年4月22日,派海军准将福德·杜基吐鲁英舰长兼司令代表法国政府以接收广洲湾为名,在法国远东舰队分队司令吉戈特·德·拉·比道里爱尔中将的指挥下,悍然率领法国海军“巴噶号”、“袭击号”、“狮子号”等舰,载兵数百人,从安南(今越南)启航驶过北部湾、琼州海峡直航北上,从硇洲岛东面扑来,以武力强占广洲湾。在这之后的中法双方签订的所谓的租借条约中,法国人又有意把“广洲湾”改成“广州湾”。“洲”与“州”字之别,更暴露了其企图是要无限量地扩大侵占范围。法军侵占吴川县南三都广洲湾村坊后,不顾村民的强烈抗议,在老梁村红坎岭修兵营,建炮台,作为扩大占领的桥头堡,迅速向现霞山、赤坎区扩展侵略领地。这激起人民的义愤,之后爆发了吴川、遂溪人民所进行的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广洲湾”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来。据汉语解释“洲”字是水中陆地的意思。而去了三点水的“州”字就是行政区域的意思。可见一字之改,就把法国侵略者的野心暴露无遗——占领整个广东之南,广西之东,甚至更广大。

广洲湾村坊是法国侵略中国最先踏入的一块国土。侵略者入侵之后,村民旋即进行了勇敢的斗争,以木棍禾叉对阵法军兵营——抗法斗争首先从这里举旗,他们是吴川、遂溪人民抗法斗争的先行者。曾有一段时期,由于历史调查和研究的忽视,致使“广洲湾村坊”的历史长期被埋没。因此,广洲湾村坊的保护、开发、建设有着非凡意义,绝不能忘记、埋没这块历史纪念地。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