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合肥大数据

合肥市,简称庐,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资源,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不断优化。2012年至2021年间,地区生产总值从4167.98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增长了2.7倍,经济总量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全国排名从第32位跃升至第19位,十年间进步了13位。2020年,合肥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功跻身“GDP万亿城市俱乐部”,经济总量呈现持续跃升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合肥市的人口发展呈现出显著特征: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全民文化素质稳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大幅增加,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出生人口数量和性别比得到改善。然而,合肥市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等风险挑战,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解决群众住房的实际困难,多措并举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房者对居住环境、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型住宅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投资方面,万达、万科、恒大、保利、华润置地、世茂、招商等房地产开发上市企业纷纷布局合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速度。

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年提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98.36万人,年均增加19.84万人。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万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和1.2个百分点,是2012年(2.54万)收入的2.09倍,年均增长8.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9081元增长到26856元,连续十年跨千元增长。城乡收入不断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

合肥市的天际线,不断起伏变化。天鹅湖畔矗立的合肥高楼群,不仅表达了传统的和谐自然观,也蕴含了传统的山水园林思想,彰显了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肥市的天际线景观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合肥市前十大最高楼的数据看,合肥市的天际线主要集中在合肥市的政务区。

十八大以来,合肥市持续实施都市现代农业“1196”工程、特色种养业扶贫“1151”工程、虾稻产业“3115”战略、农产品加工六大行动、“合肥智慧农业谷”等大战略、大工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合肥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法“四良”配套,全力抓好粮食稳面积、提产量。2022年合肥粮食总产量294万吨,连续十余年稳定在300万吨左右。

合肥市位于北纬30°56′—32°33′、东经116°40′—117°58′之间,居安徽中部、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翼,属于“长三角”城市群,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合肥市国土总面积1144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2%,其中,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公里。从合肥市的各区管辖面积上看,庐江县是合肥市面积最大的区域,拥有2343.7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其次是肥东县,拥有2181.6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