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和粤菜,哪种更下饭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0:52:23
川菜和粤菜,哪种更下饭?
川菜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物产丰富,为川菜提供了无数的食材。而四川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所以,四川的烹饪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川菜厨师在全国烹饪技术交流,结合本地丰富的物产,并与之融合一体,使得川菜的制作技艺高歌猛进,形成了菜品种类多,风格独特的一大菜系。且做工精细,技术考究,调味多变,能够满足各人的口味,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可以说是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川菜的味,经过厨师的巧手,调出麻辣,酱香,白油,咸鲜,豆瓣,荔枝,糖醋,鱼香,香糟,姜汁,蒜泥,酸辣等等数十种味道,且各具特色,味别极多,极妙,为中外菜系之首。而厨师调味时讲究层次分明,每道菜当中,荤素搭配,味道协调。川菜的味,咸麻甜酸辣,复合味高低起伏,舒适爽口。就算是麻辣味的水煮鱼,麻婆豆腐,在口感上也各具特色,互不混杂。且在辣味运用上,也有辣椒粉,干辣椒,泡椒,油辣椒之分,使用中注重浓淡搭配,做出来的菜辣而不燥,麻而不烈。
例如荔枝味菜品,入口立即感觉到甜酸咸并重,在甜酸的感觉上是先酸后甜的过程。而怪味,集甜酸麻辣咸为一体,运用十多种调味品互相配合,彼此共存。在食用中感觉到其味多变,味中有味,巴适得很。川菜在烹饪方法上讲究,根据食材,季节以及客人的要求,掌握好重点,灵活运用,即追求色香味俱全。而发展至今,川菜的制法更精,热菜中有烤,炒,冲,滑,爆,熘,烧,酱,炝等等几十种。
冷菜中则有烧,炸,拌,熏,卤等十多种。且各种制法都有独特的技术要求。一种烹饪法当中又会分出多种制法,例如蒸,有酿蒸,粉蒸;烧也分干烧,白烧,红烧,细致入微。其中的小炒小煎,干煸干烧为川菜独家拥有。小炒小煎不过油不换锅,例如炒猪肝,猛火快炒,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菜品嫩鲜滚烫香,素有肝腰下锅十八铲的说法。川菜,由高档菜品,三蒸九扣菜色,大众莱,家常菜,小吃组成,种类极多,菜品达数千种,毫不夸张的说,在一年之内,可以做到每天,每顿不同。
代表作有芙蓉鱼翅,家常海参,樟茶鸭子,清蒸江团,干烧岩鲤,开水白菜,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棒棒鸡等等等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四川境内四面环山,江河交错,盛产蔬菜瓜果,各种肉类品种繁多且质地优良,品种各异,是烹饪川菜的基础。得益于酿造业的发达,拥有郫县豆瓣酱,潼川豆豉,中坝酱油,保宁食醋,宜宾芽菜,自贡井盐等等独家调味品,这就为川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断发展。
粤菜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宜人,四季常青,物产丰富。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提供食用的蔬菜,肉类,海鲜品类极多。广东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烹饪技术的经验,创造出大量独特的菜品,并且形成了一个以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菜系,称谓粤菜。粤菜是我国较大菜系之一,能够发展成菜系,与广东的环境,经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粤菜是在吸取了民间食谱的基础上形成,取其精华,在博采各地烹饪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展。民以食为天,食就以经济为基础,没有钱的地方,饮食文化就发展不起来。而广东人在吃饭方面得天独厚,历来繁荣。清代的《羊城竹枝词》这样说:“斫脍烹鲜说渐珠(地名),风流裙履日无虚,消寒最是围炉好,卖尽桥边百尾鱼”。说的就是当时广州食材丰富的令人羡慕。粤菜用料广搏而杂,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举世公认。
粤菜名品有广州文昌鸡,片皮挂炉鹅,香滑鲈鱼球,白灼螺片,生炒水鱼丝,清汤鱼肚,菊花会蛇羹,大良炒牛奶,爽口牛肉丸,芙蓉蟹片等等等等。结合了本地食材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口味追求清鲜常新的特点,加以发展,触类旁通。以扒为例,其他地方的扒,一般都是将食材调味后,煨至酥烂,勾芡加明油装盘,实际上是清扒。
而粤菜的扒,则是将食材煲至酥烂,然后勾宽芡,表现多为有机扒,菜例是鸡丝扒肉脯,八珍扒大鸭。广州有名菜几千种,点心过千款,是粤菜的主体,代表。潮州以前属于褔建,语言及生活习惯与闽南相似,隶属广东后,深受珠三角影响,所以,潮州菜接近闽粤,而且汇集了两家之长,形成特色。其以烹饪海鲜见长,而汤水,素菜,甜品最为出名,以刀工精湛,口味清纯著称。
东江菜即客家菜。客家以前是中原人,汉,宋时南迁而来,在广东东江山区定居。所以,保留了一些中原的语言,生活习惯。菜品主要是用肉类,因地形关系,极少用海鲜。特点是主料突出,讲究香浓,重油重盐,最出名的是砂锅菜,显示出独特的乡土风味。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互相促进,不断发展,为粤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最后,川菜和粤菜,哪种更下饭。其实这个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个人认为,适合自己口味的,就是美食,不论那个菜系。而且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菜不仅仅作为美食,也是艺术品。中国烹饪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更是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作不易,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