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觉寺南京回族及清真寺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3:39:58
南京老城区的历史上,曾有多个规模较大的回族聚居区,宋朝的《金陵运渎桥道志》中提到:“在草桥东边,有打钉巷,巷北则是礼拜寺巷,这里是回族人的信仰中心;从草桥到七家湾一带,曾是回族社区的所在地。”这表明,至少在宋代,南京就有了回族人的紧密居住地。然而,随着明朝迁都,很多回族人也随之迁移至北方。
关于南京最早的清真寺,尽管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民间传说大丰富巷寺可能是宋朝时期建造的,但遗憾的是,这座寺已不复存在。据记载,明朝时期南京有11座回族寺,清朝则增加到了24座,民国时期有13座,还包括5座女学、2座义学和1座专门的回文学校。到1949年,市区清真寺数量为32座,郊区还有21座。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历史遗迹中,仅剩净觉寺、小王府巷清真寺、六合清真寺、甘雨巷清真寺、吉兆营清真寺、花牌楼清真寺和草桥清真寺等遗址留存。
扩展资料
净觉寺坐落于江西宜丰黄岗乡境内的五峰山,始建于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距今1500余年,后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间(847-859),高僧常观在此住持。唐宋时,这里僧众云集,香火极盛。柳公权曾为该寺书额,黄庭坚等有咏同诗,苏辙尝为寺僧撰塔铭并舍经于寺。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