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用日语怎么说
- 培训职业
- 2025-08-04 06:11:03
胜てば官军负ければ贼军 かてばかんぐん まえばぞくぐ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古语在中文中有着深厚的含义,它描述了在争夺权力的斗争中,胜利者可以合法地称帝称王,而失败者则被视为贼寇,无法为自己辩解。它反映了胜利者拥有权力,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只能默默承受的局面。
这句古语源自元代无名氏撰写的戏曲《犯长安》中的《犯长安.李傕定计》一折。李傕说:“雄兵十万吾为首,昼夜兼程朝西走,这次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夺了长安为董公报仇”。不久,李傕在途中遭遇吕布兵马,被迫败退五十多里。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李傕请来郭汜、樊稠、张济共同商议。李傕对众人说:“吕布虽然勇猛,但无谋略,我们无需太过担心。我将引一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仿彭越挠楚之法,鸣金则进,擂鼓则退;樊将军和张将军则分兵两路,直取长安。如此一来,吕布将首尾难顾,必然大败。”众人同意了他的计策。
“成王败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是与“胜てば官军负ければ贼军”意思相近的成语,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胜利者被视为合法,而失败者则被视为非法。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