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考试如何复习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2:47:06
1、理念和培养方向问题:CIA奉行实用至上的理念,因此考题中背诵的东东很少,主要考察你面对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如何辩证思考和判断,考题基本是模拟实战环境下面临的情形测试你的职业判断,故备考中此理念需首先与传统的cpa等考试区别开来;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得形成CIA理念下的判断依据,这就需要通读和理解红皮书的精髓,通过泛读和精读理解IIA所倡导的理念与观念,这些都可在网络中找到,如西方的思维模式、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等,这里就不罗嗦,这里就牵扯到如何在较短时间里领会IIA的精神了,也就是考点啦,题海战术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审网校里的精选题、强化题要反复作,在做题中理解和牢记解题思路中的正确理念。所以只要你善于思考,不管你是不是学财务还是审计或者是其它专业,CIA的目标是要把你培养成杂家而不是专家,是务实家而不是理论家,绝不是像CPA之类的考试,很不得把考生培养成集各种复杂情形下、具解决疑难杂症于一身,光题面就有2页a4纸的所谓专家啊!实际上CIA要求考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在红皮书中交待的很清楚:精通内审理念和技术,熟悉财税等领域知识,理解管理和经营领域技术,了解信息等工具技术,从此可看出它的知识体系要求是逐级降低的,大可不必为你不是财会毕业的而纠结!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CIA推崇的内审人员要培养的方向是要具备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一般的信息系统知识和商业洞察力。我觉得广大考友应对此有初步的印象,须知:任何考试,首先要理解其出发点,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围绕培养方向备考,做到有的放矢。等你复习的差不多了,临考前再看看上述观念,你会有同感的。
2、方法论问题:虽然CIA的难度系数不大,但它的知识体系庞杂,特别是信息技术升级日新月异,故不可掉以轻心,得全力以付。方法上,我的经验是先通读红皮书,了解和逐步加深理解CIA考的理念背景,记得刚看红皮书时感觉特别枯噪无趣,有些东东觉得很简单,一掠而过,但等你经过几轮题海战术之后再回头看红皮书,你就会有新的焕然一新的感觉,原来几乎所有的题目均出自红皮书背景下的理念和要求,这时的你就有一种想再精读红皮书的想法啦。再说说题海战术问题,好多考友都有此反馈,我是先做的600题,这些题都很经典,能轻而易举作对的,以后几轮题可以不再理它,做错的应该做个标记,或者做电子笔记:错题或者容易混淆题的汇总,三科下来,得需2个月左右。因为以前做过财务工作,11年调动到内审部门工作,所以学习时间还算是充裕;第二轮600题大约需1个月左右,第三轮则可以控制在一个月以内;两轮过后凭知识的积累或印象作600题正确率基本可达70%左右;有些沾沾自喜了,9月左右偶然发现了深漂网,下载了上面的一些中审精选题之类的一作,结果大吃一惊,60%的正确率不到,一身冷汗下来,原先的踌躇满志和喜悦一扫而光,学海无涯阿,遂紧盯深漂网,一有题就下载,做题、记录错题,巩固错题,如此反复,直至11月份,又抽时间对600题进行了第三轮巩固,这时的这类题的正确率基本可达到80%左右,心里才有点底,总之整个备考期间做题大约8000-10000道,反正老瞅电脑,眼睛都类得酸疼,还累得颈椎酸疼,吓得我花了近千元去做按摩方轻微些。总之,备考工具有:一本红皮书、600精选题、一个深漂网再加上百度伴我度过了近半年时间的备考。这里解释一下baidu的作用:特别是第三科的信息技术,我们中国考生确实不熟悉,从这也能看出中西方的文化、技术的差异,在西方已作为常识考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在中国仍属专业人士的范畴。为了考试也得恶补,由于没教材,就依靠百度工具了,从练习题中找出不明白的关键词,通过百度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展和了解,其实信息技术CIA是要求了解的,你只要知道个大概,会利用相关工具解决问题即可,不用太深、太专业的掌握。最后再小结一下方法论问题:在做题中体会了解CIA理念,经过几个反复,就会题中有理论,理论中有题,红皮书和题海交汇融合的境界,你就看到了成功PASSED的曙光!简单概括关于方法论的几个关键词,供新考友参考:泛读红皮书1-2遍—细作600题2-3遍---网校精选题800题、强化题1-2遍---重视思考解题思路---勤做错题笔记----善用baidu了解经营及信息管理技术。
3,学海无涯。CIA涉猎的内容博大精深无限,但是考试考得东西还是有限,如果单纯仅想拿个证书,估计好好研究下红皮书,看看辅导书,做做600题之类的应该就会实现目标,但是如果想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活学活用融汇到自身日常工作中--需要知道的、需要涉猎的东西就海了。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CIA为基点,再攀高峰,还需要艰辛的复出和努力,愿与考过的考友共勉!
总之,零零散散写了这么多,似乎言犹未尽,刚考完的自己似乎有满肚子的经验要总结,可成绩没出,底气不足;漫长的3个月等待过后自己也有些懈怠,不想再写,或者是有些淡忘,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于对深漂网及版主深漂漂、馨儿等的感激之情,秉承做人要厚道的传统,决心不作打酱油之人、不作路人甲,还是尽量写了些,对错不知阿;同时学习和备考是个苦差事,少不了持之以恒的时间付出,终究一分辛苦一分甜。这只是我个人的学习过程,未必是最好的,也未必就适合你,仅供参考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