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结构知识篇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5:41:15
眼球为近似球型结构,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组成,婴儿出生时较小,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径(眼轴)逐渐增长,至成人平均24mm。这一过程对于眼科屈光学具有重要意义,从婴儿期的远视状态逐步正视化。
眼球壁分为三层,分别为纤维膜、葡萄膜与视网膜。
纤维膜包括角膜与巩膜。角膜为透明区域,无血管,中央厚度约0.5~0.55mm,对眼球形状与保护内组织至关重要。角膜总屈光力约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巩膜质地坚韧,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外形。
葡萄膜由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组成。虹膜调节瞳孔大小,控制光线进入,对眼球营养、视网膜保护起作用。睫状体分泌房水,营养眼球,同时改变晶状体形态,产生调节作用。脉络膜为色素丰富的血管结构,提供视网膜营养。
视网膜为大脑延伸部分,是视觉信息形成的第一站,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感觉层。视网膜上,黄斑为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杆细胞感弱光、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褐色决。视盘位于黄斑鼻侧,无视觉细胞,形成生理盲点。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与玻璃体,共同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房水充满前房与后房,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与玻璃体。晶状体富有弹性,透明,完成眼的调节功能,滤过紫外线,保护视网膜。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样体,对视网膜与眼球壁起支撑作用。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与眼眶,其中眼睑对眼球起保护作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与muller肌分别实现眼睑闭合、上睑提升与睑裂开大。结膜覆盖眼睑与眼球巩膜表面,眼外肌包括4条直肌与2条斜肌,视路则指神经纤维传导路径至大脑皮质的传导径路。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