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呼吸的四个原则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7:47:37
1.减少呼吸道阻力
正常人安静时,经由呼吸道实现通气。可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人们常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方法。但在严寒季节里进行运动,开口不应过大,尽可能使吸入空气经由口腔加温再通过咽喉而经气管进入肺。
2.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提高肺泡通气量
从运动时加强呼吸的情况来看,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两种方法。由于呼吸道是约为150毫升的无效腔,运动时,无效腔容量可因呼吸加强而被动扩展为400~1000毫升。若呼吸频率太快,呼吸深度太浅。吸入气迂回无效腔的量增加而实际进入肺泡腔的量相对减少,妨碍运动时的肺泡通气。为削弱无效腔对通气效果的不良影响,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
3.呼吸方法适应于技术动作变换的需要
进行周期性运动,宜采用富有节奏性的、混合性的呼吸,长跑宜采取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的方法。
4.合理运用憋气
在深或浅的吸气之后,紧闭声门,尽力做呼气运动,成为憋气。由于憋气动作有利有弊,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憋气较为有利:憋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深吸气后的憋气可微启声门,当呼气肌强劲收缩压迫胸腔时,让呼吸道中少许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即发出“嗨”声呼气;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如跑近终点的最后冲刺、杠铃过顶举平、摔跤制服对手(或被对手钳制)的一刹那。
上一篇
对口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本省填外省志愿怎么填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