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肌力、肌耐力训练指南

肌力与肌耐力是人体活动的基础,对维持身体机能和日常活动至关重要。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它是人体维持姿势和完成动作的基础。肌肉、骨骼、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肌力会受到影响。肌肉耐力则是指肌肉在重复收缩时抵抗疲劳的能力,缺乏耐力的肌肉容易疲劳,无法维持一定姿势或活动。

肌力的检查通常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将肌力分为6个等级:从V级至O级,分别表示不同的肌肉活动能力。通过检查,我们可以了解肌肉的状态,为训练提供依据。

对于肌张力差的患者,尤其是脑瘫患儿,锻炼尤为重要。锻炼的方法包括:凳坐位向站立位转移、靠墙站立、患儿拉着走、患儿扶髋行走和患儿单独行走等。这些锻炼旨在通过改善肌张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活动能力。

针对不同肌力等级,应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0~1级肌力的患者,可以尝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传递冲动训练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2~3级肌力的患者,辅助训练和免荷训练是有效的方法。对于4级肌力,抗阻训练是合适的选择。

抗阻训练有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和等速训练三种基本方法。等张训练通过举哑铃、拉弹簧等方式进行;等长训练则是在肌肉不改变长度的情况下对抗阻力;等速训练则保持恒定速度,使用等速运动设备进行。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增强肌肉耐力的原则是,使肌肉对抗30%至40%的最大阻力做收缩练习,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或重复次数。训练方法包括等张耐力训练和等长耐力训练等。

在肌力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调节外力、科学设计运动量、固定运动肢体、正确设计姿势与肢位,以及防止出现代偿动作。同时,需要向患者或其亲属说明训练目的和方法,以得到合作和支持。

肌力训练的禁忌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感冒、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局部感染、损伤未愈合等情况。在进行训练前,应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