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外地人的当地人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7:28:37
接待外地人的当地人1
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俗称“东道主”,古时称“主人”,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东道主”,客人会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现在“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不经常来的客人称之为稀客。稀,意指罕见,稀有。客,就是客人。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平时比较少能见到的客人。一般是对客高穗人的尊称!
招待外地朋友的方法:
1. 朋友原道而来带他去吃地方特色食物是首选,让他体味这一方风土人情。如东北的猪肉炖粉条,陕西的肉夹馍、羊肉泡馍,武汉的热干面等等。
2. 带朋友去KTV,虽然在哪里都有KTV,但是KTV是最有感染气氛的地方。
3. 带朋友到有特色的旅游景点碰消玩玩,比如像西安属于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古建筑,可以带他去兵马俑、华清池等地,像杭州的话最有名的就是西湖,想桂林的话就是带他去看山水,每一个人来到外地必然要欣赏一下当地很有名气的地方逛逛,切身感受一下。
4. 带朋友去买些特产,去一个地方怎么能不带点特产回去呢。比如像陕北的大红枣,武汉的热干面和鸭脖等等。
5. 朋友来的时候一定要去接,走的时候要去送,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个不能忘哦。
接待外地人的当地人2
接待外来客人的当地人叫什么?
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常被称为“东道主”。
古时汉族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后来之所以都用东道主来指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是因为下面这个故事的原因——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9月13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
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名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接待外地人的当地人3
公务接待中的往来礼仪:
1. 接待的定义、迎来送往
2. 公务接待的定义、是指公务主体在实施公务行为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所进行的协调公务关系客体的公务行为过程。
3. 公务接待的基本要求、文明待客,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4. 称呼礼仪
1) 姓名有别
2) 称呼有别
3) 防止犯忌
5. 介绍礼仪
1) 介绍自己
2) 介绍他人
6. 握手礼仪
1) 遵循“尊者决定”原则
2) 握手先后顺序
3) 握手时间
4) 握手力度
5) 握手禁忌
7. 电话礼仪
1) “三分钟原则”
2) 接听电话
3) 打电话
8. 名片礼仪
1) 名片的存放
2) 接收名片
3) 名片交换
9. 饮茶礼仪
1) 公务接待时,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客人时,最好由本单位在场的最高职务者为客人上茶。
2) 上茶顺序
3) 上茶礼仪
4) 饮茶礼仪
上一篇
儿童篮球怎么选择材质
下一篇
超市里的会计怎么做帐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