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和初中求学经历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5:10:31
齐帆齐微课
写作成长营这周要求必须写一篇主题文章——我的母校,可是我搜肠刮肚了好多天,总想不到应该写我曾经就读的哪所学校。
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我就写写自己上小学和上初中的经历吧。
我小的时候,在我们农村老家,小学是没有固定的学校,不像现在,每一个村部都办有小学,然后这所小学大部分都以村委会的名字来命名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哪个村庄有空闲的房子,就用来当教室。有时候我们一年级在这个村庄读,二年级可能就要换到另一个村庄读了。
有时,甚至一个学年是在两个村庄里就得读的。比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在王庄读上学期,但下学期可能要转到李庄走了,因为王庄的房屋被别人收回去了。
所以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就读了三四个村庄。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是和二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而且教我们的也是同一个老师。
每每二年级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把身子背过去做作业。
这种景象现在说起来可能比较奇葩。但在偏僻农村的那个年代,这种现象很正常。
那时候我们的教室都是泥巴墙,茅草顶,里面泥巴桌。凳子都是我们自己各自从家里带的,奇形怪状,什么样凳子都有。
每当泥巴书桌出现裂缝时,我们就会用新和的泥巴在上面再敷一层,然后带泥巴半干的时候,用碎的碗片在上面用力地磨磨磨,磨得整个泥巴桌光溜溜的。
有时候我们还会相互炫耀谁的桌子会更光滑一点。如果谁能从家里带一把干水泥灰(那时候我们叫洋灰)洒在半干的泥巴上,再在上面磨,那磨出来的效果就更好了。
我写的这些,可能对于那些90后00后的友友们来说,可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那时候,教我们小学的都是民办老师,没有一位公办老师。而且都是那些老师也都是我们前后村的人。跟我们的家长都比较熟悉。所以每当我们交不起学费的时候,老师们虽然有些无奈,但也很能理解。因为老师们对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非常非常了解。
现在谁想起来,整个上小学阶段,我好像一直都是在玩玩玩,用心学习的时候很少。
现在,我印象最深的的就是经常和同学们在泥巴桌上拍三角(就是用废旧的本子或者废旧的是把一张纸折成三角形,然后把它做得弯一点,看谁不能把它拍过来,谁拍的翻过来的多,就赢得多)、玩石子。
小的时候,我的手很巧,动作也比较快,所以玩这两种游戏,我一直是把好手。
上初中的时候,我是在以我们村委命名的一所初中就读的。这所学校就在我家所住村庄的后面。
那时候,初中学校也就只有五间教室。
两个初一班,两个初二班,初三班就一个班。为了追求升学率吧,有好多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就因为成绩太差就被迫辍学了。
不过我的运气还好,不仅熬过了初三,还上了高中。
我们初中学校的教室除了初三班和校长办公室那一排是那种空心砖墙,红瓦屋顶之外,其它初一初二的教室及部分老师的宿舍基本上都是泥巴墙、茅草顶的。
不过,教室里面书桌是木头做的。虽然那种木书桌很简陋,没有抽屉,而且是两个人共用一张,但比小学时的泥巴桌好多了,至少干净了许多。凳子也是统一的木凳子。
我们初中的老师中,校长、教导主任及几个刚从中专师范分配下来的几个老师是公办老师外,其他都是民办老师。
那时候,农村的联产责任制已实行好多年了。每次到农忙双抢的时候,我们学校都会放几天假。因为大多数老师的家庭经济还是要以农村的收入为主。
我们校长的家庭也是农村的,而且他家里的孩子多。
我上初三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有一天,我们班里10多个男生被校长请去老家帮忙插秧,一直到晚上9点多,我们下夜自习了,那些男生才回学校。
所以,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的管理也是比较松散的。初一初二时,我从来没上过自习课,初三时才开始有夜自习。
不过,我的整个初中生活过得不是很惬意,那时候我最小的舅舅也在学校当老师,初一初二时,他一直带我们班的班主任,对我的要求也比较严。
所以初中三年,虽然老师的水平有限,但我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
现在,我就读过的那所初中还存在。学校里面的条件改善了很多,师资力量也也比前要强很多倍,每年都会有几个学生优秀考上我们县的重点高中。我们县的重点高中也是我们河南省的示范重点高中。
虽然这点成绩跟县城里的几所初中比起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无论怎样,这所学校至今还存在,就说明她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总之吧,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就读的地方,条件都比较简陋。但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偏僻的农村,我能够有书读,本身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因为读了书,我后来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在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才很少人云亦云。
备注:齐2021年度写作读书成长营第184篇/字数1861/累记字数281852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