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受众这个概念在web2.0时代下存在吗

1 web2.0时代受众的新变化

首先,受众的主动性得到了空前加强。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特定媒介产生期望,并接触媒介以得到满足。网络媒介具有海量性、便捷性、开放性、无界性等特点,面对大量的信息,受众能够主动拉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近用权得到极大满足,如公开课、mooc等新的教育模式,使得以前难以企及的教育资源变得唾手可得,受众在电脑、甚至手机上就能观看世界名校的课程。

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草根性使得用户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消费者,而是成为prosumer,主动进行信息生产。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受众能够方便的制作并上传信息,如网络歌曲、微电影等。此外,这些特点也使得在面对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时候,受众能够比专业媒体更加迅速地获得最新情况,进行报道,这就导致了议程设置权的下放,传统的专业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模式转变为受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形成震荡,并最终影响政治议程。此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受众所发布的信息是对专业媒体报道的有效补充,能够拼凑出更加完整的图景,降低媒介“拟态环境”对真实情况的扭曲。

Web2.0时代受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分众化,受众个性化增强。媒介面对的不再是大量毫无特色的受众,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媒介的使用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受众在个人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社会分化,形成不同的受众群体,如青少年中出现的各种亚文化。受众在面对媒介信息时,不会一味接受,而是进行选择性接触、理解与记忆,并受到自身群体规范与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媒体在进行传播时不得不考虑的。

2 web2.0时代专业化媒体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网络媒介的互动性、无界性、海量性使得受众的近用权得到极大满足,但是,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群体压力缺失,受众的行为更加极端,网路言论更加情绪化、非理智,可能出现网络语言暴力等情况,导致网络舆论环境的不稳定性,需要专业化媒体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

同时,网络传播中传播者多元化,不同传播者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上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缺失,使得虚假信息泛滥,谣言滋生。专业化媒体能够利用自身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成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与信息节点。

此外,媒介技术的进步并非只能为受众所利用,专业性媒体同样能够利用新的媒介形式进行信息生产与传播。受众利用媒介发布信息,能够为专业媒体提供信息线索,延伸了其挖掘信息的范围,节约成本。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信息反馈更加迅速,有助于媒体了解受众需求,调整自身传播策略,把握舆论走向,顺势进行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

由此可以看出,在web2.0时代,受众已非原意义上的受众,主动性增强,呈现个性化趋势,并能够进行信息生产,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双方利用媒介相互交织与影响,并发挥不同的作用。虽然一般受众影响力可能仍比不上专业媒体,但这并不影响其角色转变,利用媒介进行信息生产与消费的“用户”比“受众”概念更贴合其特征。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