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COE·BP·SSC)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23:53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不断进步,腾讯、华为等大型企业开始建立、实施并实践三支柱体系,即COE(中心/专家)、BP(业务合作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引发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关注。然而,很多人仅停留在概念或案例理解层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解析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的前世今生、模型构成、适用条件以及实操流程,并探讨HRBP的能力素质要求,以期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管理体系。
三支柱体系的理论基础源于戴维·尤里奇的四象限模型,旨在通过角色和分工的转变,让人力资源部门创造价值。尤里奇提出的“HR要像企业一样运营,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的理念,为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现实中,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开始推行三支柱转型,以腾讯和华为为代表。COE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咨询,BP作为业务合作伙伴,贴近业务进行配置,而SSC则统一处理企业各业务单元中的基础性行政工作。这些角色各司其职,形成了三支柱体系。
三支柱模型适用于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以实现新的架构、流程和管理报告方式。对于小公司,人力资源部可能承担了HRBP的职能,强调战略和业务导向,员工专业化发展,同时吸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业务部门人才。而对于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可以先作为业务合作伙伴,深入业务部门,提升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与业务技术能力。
在实操层面,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涵盖了招聘、入职管理、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环节。COE负责战略规划、流程设计、培训选择与市场调查;BP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确认需求、面试和反馈;SSC则关注流程执行、信息录入与数据管理。此外,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环节也遵循三支柱体系,确保流程一致性和效率提升。
对于HRBP的能力素质要求,以腾讯和阿里为例,通常包括战略思维、业务理解、沟通协调、数据分析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能力。来源方面,HR转岗和业务转岗是两种常见路径,华为采用从干部抽调和业务部门选拔的模式,同时通过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提升团队整体水平。在管理上,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管控模式,以确保HRBP角色的有效执行。
上一篇
意式浓和意式特浓缩的区别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