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韩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的就业前景如何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12:01
一、应用韩语就业前景:
据统计,韩语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韩资企业占51%;国家机关(外交部,各级政府,外事办,海关,外经贸办公室,招商局,贸易促进会及部队等)占20%左右;教师及导游各占10%左右。
薪酬:工作5年以上的资深项目经理,在国内可以轻松拿到10万以上年薪,大公司项目经理可以轻松拿到20万以上年薪,如在同一公司工作工作满15年,很多经理级别可以拿到公司予以奖励的股份。
韩国的IT产业发展速度有目共睹,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因此,“韩语+计算机”或者“韩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十分走俏,而且需求势头十分迅猛。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国企业大已经都在中国建立分公司(如北京现代,LG,三星)他们对同时精通韩语和专业的人才需求特别大。
目前为止,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日趋扩大,旅游产业空前。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如饥似渴。
1,韩语翻译:一般从事企业经理及总经理翻译工作。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韩语要求达到高级,在稍小型企业里,中级水平亦可。月薪可以达到4000元/月。目前的中国的翻译公司也需要大量的韩语翻译,基本工资也可达到3000元。对于专业领域的翻译人员,月薪达到万元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2,韩语客户经理:很对韩国企业采用在国内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售到韩国国内。此时他们需要既要了解中国又要了解韩国,同时对两种语言沟通毫无障碍的高级语言人才和管人才。他们的月薪一般都在5000以上。
3,韩语导游:目前为止,到中国来旅游的韩国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以浙江省为例,每年往返浙江与韩国的韩国人达到10万。期中90%为旅游。由于近几年中韩关系的友好,中国到韩国旅游的人更是爆发式增长。对于韩语导游的需求更是空前。
二、应用俄语就业前景:
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良好,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且和中国经济形成天然互补。具体来说,中俄经济贸易各以轻、重工业为主,俄罗斯资源丰富,土地辽阔,文化深厚,科技发达,这些都是中国需要的;中国物资丰富,轻工产品是俄罗斯必不可少的;另外,中国旅游景点众多,是热爱度假的俄罗斯人所向往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迅速与国际接轨。这样,在我国各个领域都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有过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高度的专业文化素质的俄语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行政事业、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中成为高级俄语翻译人才。
三、应用德语就业前景:
1、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在华投资大幅增长,需要大批复合型商务应用专业人才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资料:2004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同比增长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 39.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同比增长 1.44%。 截止2005年10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277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近年来,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总额三项指标年均增幅约20%,达27.45%,占我国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0.52%~53.19%。
外商投资企业的大幅增加,双边经贸合作的迅猛发展,必然造成复合型商务应用专业人才的紧缺。
2、德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广阔
1)德国经济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德国是世界老牌的经济强国和欧洲的经济实体。其国民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额占世界第二位。
据中方统计,从1975年起,德国已连续30年保持了中国在欧洲的贸易伙伴地位。而按德方统计,中国也从2003年起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贸易伙伴。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德双边贸易额在近五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4年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共计418.8亿美元,年增幅高达50.7%,比十年前翻了两番,分别占中国对欧洲和欧盟15国贸易额的1/4和1/3。截止2005年10底,,中德双边贸易额已达43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中国出口186.1亿美元,增长35.7%;进口250.3亿美元,增长27.7%,全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的贸易伙伴,而且是重要的投资伙伴。德国是近十年来对华投资多的欧洲国家,累计对华实际投资总额居全球第9位。截至2005年10月底,来华投资的德国企业约2000多家、共完成4000多项、合同金额约100亿美元的在华投资项目。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德国设立的各类中资机构已超过600家,投资总额约2亿美元。一系列在德国并购的成功先例,标志着中德两国在双向投资领域的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德国还是中国自欧洲引进技术多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底,中国企业累计签订从德国技术引进合同7785个,合同金额达285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正成为双边经贸合作中的新热点,德国各地来华招商的热情日益高涨。
2)中德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整个欧洲相等。因此,当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被两次鸦片战争强行打开后,德国企业就迫不及待地(以自己的产品)渗入了中国市场。直至1972年10月中德两国建交并签订了贸易协定后,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才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6月,德国央行、工商总会、斯泰恩拜斯基金会对在华的1000多家德国中小型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资料显示:51%的德国企业在中国得到了预期的利润;27%的企业取得了更多的利润;其中12%的企业不到1年就实现盈利,48.3%的企业在3年内实现盈利,65%的企业能够顺利生产和销售产品,超过80%的企业希望在中国扩大经营。而据德意志银行近期对德国DAX指数列入的三十家企业的一次调查显示:在以后的六年里,仅这些大企业就至少向中国再投资100亿欧元。
另据中国德国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介绍:在德国,雇员在500至5000人之间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德国超过9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由中小型企业创造的。因为他们拥有运营更加灵活的优势,所以德国政府鼓励他们到中国来投资。据不完全预测,近两年中,约有5000家左右的德国中小企业投资中国或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应用德语专业毕业生可在三资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德资企业、德国跨国公司中国办事处、德国商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旅行社等从事中德贸易咨询、中德文秘书、行政助理、德文翻译等工作。
上一篇
学应用德语专业怎么样
下一篇
系统管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