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而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前提下,使培养的学生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一味追求精深的理论知识。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要注重智育,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要比职业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更宽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显而易见,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注意系统的大学通识教育外,还要考虑培养学生具有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2.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

  (1)从知识结构上讲,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2)从能力结构上讲,不仅要在科技的应用方面有突出的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3)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创新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科学管理等方式创造价值。(4)受到系统的实践训练和锻炼,具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5)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围绕着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而构建,既要有“知识”、“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三个突出特点。

  3.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以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显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关键是创新,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赢得竞争优势。对于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言,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素质是指为了成为合格的未来职场人,在校期间学生应受到系统的职业化训练,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诚信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举止等等。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以协作为手段的组织工作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创造就业岗位,发挥“就业倍增”的效应。

  4.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虽不尽相同,但基于人才素质基本结构相同这一规律,就需要在教育实践上正确处理好能力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的关系。因此,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