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程可靠性定义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1:04:28
可靠性工程旨在通过设计、管理、试验和生产等环节,确保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和时间范围内,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理解产品可靠性需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产品层次结构视角,即针对各层次特点进行相应工作;二是全寿命周期视角,即从需求分析至使用、维修维护全程开展可靠性工作。
具体而言,产品可靠性是由设计、生产和管理共同塑造的。可靠性工程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含需求分析、设计、制造和维护等阶段的可靠性活动。通过应用可靠性工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识别产品薄弱环节,并制定改进策略。可靠性工程流程如图1所示。
按照产品层次结构,从系统到零件,每一层级的可靠性工作内容和薄弱环节各不相同。总工程师和项目管理者需从工程化角度统筹可靠性工程的实施。器件可靠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类型、电参数、工作温度、元器件等级、特性以及储存条件。部件可靠性关注器件间的相互作用,涉及热分析、电磁兼容性、耐环境能力、信号完整性、潜通路和工艺工装。装置可靠性则与部件间的相互影响、结构、工艺和连接等因素相关。系统可靠性则需考虑冗余设计、人机工程和整体设计策略。
建立和实施可靠性工程体系,是实现产品高可靠性的关键。可靠性设计分析是可靠性工程的基础,设计水平较低的产品往往可靠性较差。可靠性的设计需要配套的管理支持,确保技术管理和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在生产阶段,产品难免出现“瑕疵”,通过可靠性试验可将其“暴露”,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提高系统(或产品或元器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可靠性的一门有关设计、分析、试验的工程技术。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条件(如使用环境和维修条件等)下能有效地实现规定功能的概率。系统可靠性不仅取决于规定的使用条件等因素,还与设计技术。有组织地进行可靠性工程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美国对电子设备可靠性研究开始的。到了60年代才陆续由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技术推广到机械、建筑等各个行业。后来,又相继发展了故障物理学、可靠性试验学、可靠性管理学等分支,使可靠性工程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