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提升孩子的指令服从能力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对自己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为此很伤脑筋。比如,吃饭时,让他不要干扰大人吃饭,他当作没听见一样;让他画一个指定的图案,即便一 再提示,也不去动手尝试。等等,这说明孩子的指令服从能力较弱,

指令服从能力,即准确无误并及时地执行指令的能力和意愿,这是能顺利教导孩子的首要品性。

作为孩子在家庭或学校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指令除了道德意义上的重要性,还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如果孩子在入学前就接受了完备而系统的指令服从训练,那么在第一学年,乃至往后的学校生活中,老师就可以省却许多训练教化的工作,从而避免学习过程的拖沓,避免浪费时间。这对于提高教育效率非常重要。

指令服从能力训练,可参照以下“三步法”:

第一步,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已经掌握并能够执行的指令作为最开始的训练目标,例如站起来、走过来等。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儿童随机下达这些指令,然后给儿童3到5秒的反应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完成指令,则给孩子表扬或者实物奖励,同时要让孩子了解他为什么会得到表扬或者奖励,例如,“你真棒,你听到爸爸的话就站起来了”等;如果儿童没有完成指令,就给儿童一些提示,如果两次提示后儿童仍没有完成指令,说明该指令对儿童来说完成有难度,不适宜放在初期阶段。初期阶段,家长每天可以向儿童发出15到20次这样的简单的指令,并使用表格进行简单的记录。

第二步,当连续3天,儿童都能够完成90%的指令时,家长就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指令,新指令和已掌握的指令的比例最好维持在2:8左右,并随机出现,这样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难度,使孩子能够继续尝试完成指令。当孩子完成指令时,给予孩子表扬;如果孩子没有完成指令则给予孩子提示,直到孩子完成指令。当孩子能够连续三天完成90%的指令时,可以继续增加新的指令。新指令可以是之前孩子不易完成的,也可以是孩子不愿意完成的。经过反复几次指令的增加后,孩子能够基本上完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一步指令时,就需要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家长需要借助不固定比率强化的方式减少孩子对表扬或者实物奖励的依赖。在此之前,每次出现完成指令的情况下都会给孩子强化,这是一种连续的强化,之后,家长可以尝试减少表扬或实物奖励的频率,如当孩子平均完成3个指令之后家长再对孩子提出表扬,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降低表扬或实物奖励的频率,逐步减少孩子对实物奖励的依赖,最后使孩子能够自然而然的完成家长一步指令的听者反应。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