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师招聘面试为什么总是不如别人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5:01:45
1、 急躁的心理
很多考生在得知面试即将开始的时候,心理十分急躁,不知所措,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其实,在考试之前的急躁可能很多考生都出现过,重要的是要有所调整,考生往往希望一蹴而就,在备考的时候有万能的模板或者能够通过一次努力就完全搞定本次考试,这样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而且常常会事与愿违。
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都要一步一步的进行,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个事情,在一些教师的讲课中并没有那些地方让我们感觉自己讲不出来,但是整体就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功力的体现,我们在准备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如果考生是完全没有讲过课程的新人,要打好基础,首先能够做到按照一定的流程正确的完成本课,在你课程都不能够完成的情况下,一切对课文的理解,一切好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在此期间要保证流程正确,时间合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强化训练,针对课程设计和课程表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比如针对于设计中的互动,比如针对表现中的过度,进行强化的联系。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面试中反而没有捷径,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完善自己的课程质量。
2、 追求完美的心理
很多考生得知面试开始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希望能够设计出一些好的“亮点”直接就将其他考生斩于马下。这样的想法并不现实,很多考生为了求新求异,不管教学效果,往往反而让课程不想课程。这样追求完美的心理也不利于教师招聘的面试考试。有一次我授课的时候,有一位考生和我交流“老师,我发现很多教师的教案并没有什么新意,而且和书上的思路是一样的。”是的,在我们的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者是用了大量的心血的,所以在课本中的推导过程,例题设置,案例拓展等方面都是经过非常成熟的考虑的。所以我们在遵循着课本的授课思路的时候就可以比较完整正确的完成课程,当然可以依据学情进行创亲,但是创新是为了教学效果,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3、缺乏信心
还有一些考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会导致没有信心,这也是不科学的想法,毕竟我们的竞争对手一般和我们的水平都一样,我们只需要在考试之前更多的进行练习,考试的过程中正常的发挥就可以了。很多人在面试之前有了畏惧和缺乏自信的心理。认为自己的练习是徒劳的,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样的想法,也影响着考生的行为,比如认为练习与否都一样了。所以就进行不练习。我们的面试是一种能力,考试的成绩不但取决于你是否掌握知识,还取决于考生的心理,考生的状态等。所以通过练习能够让你更好的进入考试的状态,熟悉考试环境,尤其是前几次的练习更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还有一些考生缺乏信心的表现是想要背一些模板,套话。这样的想法更是不正确的,其实在面试或者讲课的时候,很少有人是通过背诵来完成考试的,因为面试和讲课其实就是说话,我们在平时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准备好每个字,每句话,更多的是依靠语言习惯,言为心声,所以考试的分数取决于考试的时候,考试时候的状态取决于考前的练习,形成了怎样的语言习惯,能不能只想着课程内容,而不是想下一句话怎么说,就完成了考试。当你讲课完成之后没有记住任何你在考试时说的原话。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试讲误区
误区一“试讲是一节课的压缩”
经常会有考生疑惑,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怎么能够讲完所有内容呢?其实试讲并不是内容的压缩。而是选择其中一个内容片断进行教学。这个教学必须是具体,丰富的,包括教学方法的使用,师生活动的安排,教学环节的完整等等。考生要明白试讲的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合适做一名教师,而不是如何成功将一课时的内容压缩为十分钟或十五分钟的内容。所有考生要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一个知识点讲授清楚,做到学生能够理解运用。
误区二“试讲是讲给考官听”
当在面试通知单上看到“可以把考官当成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考生就迷糊了。考官就是考官,怎么可以当成学生呢?那就讲给考官听吧。考生们经常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其实,试讲是一种教学,只是这种教学是没有学生。但是考生需须明白,教学的对象仍然是学生。考生可以把考官假想成学生。但是,考官不会回答考生的任何提问,也不会和考生进行任何互动。考生要自己模拟学生的回答。比如,假如考生应聘的是小学教师,那么试讲中,可以将考官看成小学生来进行授课,也就是说可以和考官进行眼神交流,单方互动(考官一般都是不给回应的)。需须要注意授课的语气应像真正给小学生上课那样,有亲和力。不能因为对方实际是考官就紧张,害怕,而用和成年人交流的口吻来进行教学。
误区三“试讲只要流畅讲完即可”
很多考生在试讲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我怎么才能快点把内容讲完”,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试讲中要体现的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只要自己能流畅的讲完就好了。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些都是考生在试讲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不能只自顾自的讲。
说课四大误区
误区一:读说稿、背说稿。
说课不要拿事先写好的稿件来读,说课要“脱稿演说”但又不能死记硬背。在准备充分,胸有成竹,说空之后,听众可能会提出种种问题,说者还要能即答辩。
误区二:搞错听课对象。
说课的对象是用人单位的主管、专业教师、工作单位的同行、领导或参加比赛的评委等,要让听者知晓“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而不要视听课对象为学生。
误区三:把说课等用于背教案。
说课要求把备课过程的内在思维活动表达出来,不吃透教材,说不好课,但说课不是背教案、说课比教案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说课除了说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在于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使听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然”。
误区四:将说课变为讲课。
说课重视理性和思维,讲课重感性和实践,说课的重点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而讲课在于教和学的具体操作,只能上课不会说课的教师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教书匠,但能上好课又能说好课的教师,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
说课的要求是考生在10分钟左右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考生一定要注重这10分钟。
上一篇
福建航运学校住宿条件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