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判刑标准 偷税漏税怎么举报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3:39:53
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漏税则是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而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
对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会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并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偷税行为,则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的具体手法包括:利用税目进行偷税、利用税率进行偷税、利用税收优惠进行偷税、多列支出偷税等。例如,通过不作销售处理残次品、等外品及联产品、副产品销售收入来逃避流转税;通过混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界限、兼营不同税率商品按低税率纳税等方式进行偷税。
法律依据显示,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若涉及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应当被追诉。若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税务机关会通过多种方式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等。常见的检查方式包括专项检查和行业整治、区域专项治理、重点税源检查、举报案件、突发事件以及主管税所、专管员认为有偷逃税款嫌疑的企业。
如果您或您的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建议您进行全面的疏理,整理好相关的账册,以便应对税务机关的稽查。若确实有重大偷税漏税行为,应主动配合,补交应纳税款,以求得税务机关的从轻处罚。
根据《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规定,检举人应当至少提供被检举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地址、税收违法行为线索等资料。若说明一些细节性的相关内容,并提供自己在该单位工作的相关证明,税务单位也会对该企业或个人进行调查。
根据收缴入库税款数额的不同,检举人可获得不同金额的奖金。例如,若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1亿元以上,给予10万元以下的奖金;若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不足1亿元的,给予6万元以下的奖金;若收缴入库税款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不足5000万元的,给予4万元以下的奖金;依此类推。
12366纳税服务热线是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7月1日为全国税务系统提供的,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的热线号码。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