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确定贴现率

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举个例子:

贴现率为10%,今年的100块到了明年就相当于100*(1+10%)块钱,到了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说,今年用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1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贴现率是以利率为基础的。

  利率是经济学、借贷和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利率有长短期存款利率和长短期贷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会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和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和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贴现率通常用于财经预测,企业财经管理和特定融资实务中的测算用字。例如,用适当的贴现率来预测经济发展、企业财务成长测算、投资预测与回报测算、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贴现率的确定均以相关年金期限和贴现率用途目的等情况以利率为基准调节相关因素(系数)而得,一般由行为单方自行估计确定。

  因此,贴现率不一定大于利率。即贴现率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率。 一般贴现率小于市场利率,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利用两者之差进行牟利

贴现国债,指国债券面上不附有息票,发行时按规定的折扣率, 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国债。贴现国债的发行价格与其面值的差额即为债券的利息。比如说,你以70 元的发行价格认购了面值为100 元的5 年期的贴息债券,那么,在5 年到期后,你可兑付到100 元的现金,其中30 元的差价即为债券的利息。

贴现国债利率可根据每百元面值贴现国债的发行价和贴现国债的期限计算出来,计算公式是:

利率=〔(面值-发行价)/(发行价×期限)〕× 1 0 0 %

如投资者以70 元的发行价格认购了面值为100 元的5 年期国债,那么,在5 年到期后,投资者可兑付到100 元的现金,其中30 元的差价即为国债的利息, 年息平均为8.57% , 即:[( 100-70)÷( 70×5) ]×100%=8.57%。

可以去你所购买网点银行或机构进行具体咨询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