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筋饮食文化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7:09:07
油面筋,这一特色美食在中国无锡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清乾隆时代(约18世纪中叶)以来已有二百三十多年。无锡人将其视为土特产,以其金黄的色泽、光滑的表面、香脆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而著名。油面筋在餐饮中用途广泛,无论是饭店的菜肴配搭还是家常的佐餐、烹饪、汤品,都深受喜爱。每逢节日,肉酿油面筋更是团聚时刻的必备佳肴,象征着团团圆圆和欢乐气氛。
无锡的油面筋制作工艺独特,早期由尼姑庵里的师太创制,源于对生麸的巧妙处理。当生麸面临过夜变质的困扰时,师太将其投入油锅,炸制出金黄的空心圆球,即为油面筋。这种创新让尼姑庵的素斋增加了丰富多样的菜品,如清炒面筋、酿面筋等,吸引了大量食客。油面筋的流行迅速扩展,逐渐成为无锡城里的热门美食,进而发展成独立的店铺,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如肉酿面筋、面筋炒肉丝等。
在现代,面筋作为素菜中的经典食材,不仅在传统烤面筋中占据重要位置,还通过面筋粉的替代,发展出多种制作方法,如采用特制工艺制成的烤面筋,经过蒸、煮、烤的工序,再配以各种调料,呈现出香气四溢的美食。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现代工艺,面筋都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成为了无锡乃至中国的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面筋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活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油面筋用手团成球形,投入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将洗好的面筋投入沸水锅内煮80分钟至熟,即是“水面筋”。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