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中国书法史汉代书法

中国书法史上的汉代,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四百二十六年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时期。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经历了从籀篆到隶分,从隶分到章草、真书、行书的转变,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成为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作为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在此期间达到了日臻纯熟,风格多样的状态。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展现出琳琅满目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破体的隶变发展成为章草,行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此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评论秦汉瓦当文,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马王堆帛书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西汉无隶书等问题,展示了西汉书法的独特风貌。西狭颂、埔阁颂、张迁碑、鲜于璜碑、礼器碑、曹全碑等碑文,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展示了汉代隶书的多样性和成就。这些碑文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代书坛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些碑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汉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欣赏到汉代书法家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扩展资料

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 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