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成本审计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34:17
企业成本的审计 摘 要:准确地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和进行成本分析,加强对成本的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从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方面谈谈生产成本的审计。 关键词:企业;生产成本;审计。 一、直接生产成本的审计: (一)直接材料费用的审计: 直接材料费用的审计一般从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对企业生产中为产品的形成所直接耗费的原材料、燃料等分别就其耗用量、成本和结构三个方面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 1、材料耗用量的审计:检查有无将不属于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用,应审阅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应付福利费等明细账,进行业务内容分析,找出疑点,确定问题。检查有无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作本期成本项目,应对各月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疑点,进一步深入调查。检查用料数量是否正确,主要检查耗用量是否有超计划或定额的情况,有无审批手续,有无浪费、偷漏现象。检查有无领料单上已分清用途而耗料汇总表上存在未分清的情况。 检查车间月终已领未用料是否处理退库或办理假退料手续,以防以领代耗,虚增材料成本的现象发生。检查有无将盘亏、毁损及其它非正常损失的材料直接列入生产费用,以提高成本的情况。在审计材料耗用量真实性的基础上,还应深入查明材料消耗的合法性。 2、材料成本价格的审计:对按实际成本计价的,首先应审查前后期材料计价方法的一致性,以防止利用计价方法的变化人为调节直接材料费用,从而使产品成本失实;其次应进一步审查计价方法的运用及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以防止因工作失误而出现差错。对于前者,可在调查、询问所用计价方法的基础上,抽取本期与上期材料明细账进行复算,证实计价方法的一致性。 对于后者,则通过将材料明细账中某种(或某几种)材料的期末结存单价同各该材料的耗用单价相比较,如有差异,应进行追踪调查,查明错误原因。对按计划成本计价的,除进行上述审查外,还应审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配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审查中尤其应注意:期末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的正确性;成本差异率计算的正确性;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是否已按当月(或上月)成本差异率计算;成本差异率是否依规定按材料类别或品种计算等等。 3、材料费用分配的审计:审查企业材料费用的分配是否划清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有无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计入其它费用,或相反的情况。审查企业材料费用分配过程中有无违法现象,如有无对亏损、试制新产品有意多分配材料费用,而盈利产品少分配材料费用,对国家补贴的产品多分配材料费用,而对不补贴的产品少分配材料费用的现象。审查企业材料费用分配方法运用的正确性,有无交叉使用多种分配标准,计算是否正确无误。 (二)直接人工费用的审计 直接人工费用的审计一般结合应付工资和生产成本明细账,通过对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审计、评价,查明直接人工费用的组成内容的真实性、开支范围的合规性、计算的正确性和支出的合理性。检查直接人工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费用相符。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三)动力费用的审计。主要检查各种动力消耗的计量仪器是否齐备、准确;收费标准是否合理,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将生产、福利、基建等非生产部门用的水、电、气挤入成本;有无将期间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动力费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 (四)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摊销的审计。应查明企业将不属于其中的成本支出列入其中,或利用其多或少摊销、计提,任意调节产品成本的情况。一般应根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明细账进行审计,分析、判断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与本期摊销和发生额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并以本期发生额和摊销与上期或计划比较,从差异中寻找漏洞和进一步审计的方向。 二、制造费用的审计 (一)制造费用计划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将企业的制造费用实际数额与计划和预算数进行比较,查明两者差异,并对差异的形成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如果认定该差异为客观原因所致时,通常认为合理,否则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二)制造费用核算真实性的审计。审计制造费用支出核算的真实性,应采取账表、账账、账证、账实核对的方法进行。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将制造费用汇总表或者生产成本汇总表中由制造费用转入的当期实际数额和累计数额,与总分类账中的制造费用账户所记录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各费用本期实际发生数和累计数之和相核对。将制造费用总账与相关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之和相核对,也应进行期末余额核对。将制造费用各明细项目的记录与相关会计账户的记录核对,如将折旧费与相应固定资产账面记录进行计算核对,查明折旧费的计算依据是否正确。将福利费与相应的应付工资账面记录进行计算核对,查明福利费的计算依据是否正确;将制造费用的会计账与有关部门的核算资料(通常是业务账和保管账)相核对,如将机物料消耗与保管部门的相应车间用料发出数相核对,如工资费用与相应的车间上班记录相核对,将停工损失费用与车间的停产记录相核对,如此等等,查明两者是否相符。将制造费用明细账或总账与相应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相核对,查明制造费用的登账是否以有关会计凭证为依据。 (三)制造费用分配的审计。检查核实制造费用各项目是否真实,一般是在进行制造费用支出审计的基础上予以确认。对制造费用分配表进行检查复核,确认其计算是否有误。对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如以工时为标准、既要查明工时是否真实,也要查明工时作为分配标准是否适当。对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和前后一致性进行检查。在对分配标准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时,通常是采取将分配表中所列分配标准与相关的原始凭证或记录相核对,如有实际记录和实物存在的,可以直接查证实际记录(水电表等)和实物数量,以此判断分配表中数字与实际是否有出入。
下一篇
二建挂证能一个月一换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