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短板是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3:19:53
1.师资质量堪忧。
农村教育的短板,不是看房子有多破,好的教育不是大楼林立,关键是看人。房子破点,不怕,只要安全,别伤着孩子就行。关键是人,啥人?自然是教师。农村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师资力量问题。要么是年纪偏大的老教师,要么是无教师资质的小年轻代课教师,要么是教师学历水平低下,要么是音体美英等学科老师缺乏,等等,很多学校,以上诸问题都存在。
特别是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很突出。我曾经和一个农村小学校长交流,他说自己在学校里最年轻,而他已经45了,多数教师都是50岁以上。这部分教师,多是还没退休的民办教师,他们在农村教育田地里耕耘一生,继续守望着这片田野,做最后的守望者。
2.教学设施陈旧。
这些年,教育设施配备向均衡发展。但到外地参观,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一些学校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一边是城市学校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边是飘摇中的农村偏远小学校,两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恍若两个世界。极个别农村小学,七八间茅草屋,十几个老弱人。进入图书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发黄的书籍依然存在。打开仪器室,几个破地球仪,几个破三角尺,几张发黄的挂图,墙角还堆着一些缺胳膊断腿的废旧仪器。大约城里学校扫到垃圾池里的仪器也比那些强不少。
3.财力捉襟见肘。
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的那种,孩子少,经费少,外来资助少,学校开门,水电费,修缮费,办公材料费,座椅板凳费,等等,三十六下里花钱,学校财力捉襟见肘,很多难以为继。不得不向上级求助。房舍安全是大事,水泥檩条需要更换,杨木檩条需要更换,仪器室的必备仪器,等等,都是大型支出,没办法,只好打报告,一层一层求援。
4.生源悄悄溜走。
城里学校门敞开,农村孩子进城来。私立学校如春笋,深挖孩子不停息。农村孩子,为了好学校,进城了。跟着打工的父母,进城了。有钱的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子了,孩子也进城了。最后留守的老民办教师,领着一群留守的农村孩子,在农村破旧的校舍里,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歌曲,在贫瘠的农村大地上,做着走出大山、跳出农门的教育梦。祝福他们!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捷径。祝福“冰花男孩”们!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