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珠江咸潮影响范围,危害,原因,对策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

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其它影响因子包括河口形状、河道水深、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其中天文潮潮汐动力影响最稳定且具有一定周期性。受太阳及月球引力的影响,周期性表现在日周期及半月周期。珠江三角洲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日均有两次潮涨潮落过程,在每月的朔、望两日,涨潮过程中潮水位将达最大值,咸潮上溯的影响也较大。径流量大小是影响咸潮的直接因素,进入河口区的上游水量越大,咸潮上溯距离越小,咸潮影响越小。风对咸潮活动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风力和风向直接影响咸潮的推进速度,若风向与海潮的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其推进速度,加大其影响范围。但风力风向在各地造成的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如东风和东北风可加重洪湾、坦洲一带的咸害,但可减轻三灶东北部的咸害等。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咸潮对珠江三角洲有何影响?

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河口区的本质属性。一般地,含盐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最小值出现在落憩附近。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水流往复回荡,易受咸潮威胁。咸潮上溯已成为珠江河口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至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无论一级或二级,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mg/L,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影响城镇生活用水、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盐度不能超过20mg/L,电厂锅炉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是300mg/L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氯化物含量低于600mg/L;现有制水工艺还不能消除氯离子,较长时期饮用含氯化物水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解决咸潮对珠江三角洲供水影响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抵御咸潮、保障供水将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协调,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将咸潮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从长远来看,解决咸潮对珠江三角洲供水的影响,必须立足于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流域骨干工程的建设,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尽快开展三角洲主要城市群的供水规划工作。

1)促进流域控制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西江中下游,距离三角洲只有3天的流程,并有10亿m3的调节库容。根据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分析,大藤峡水利枢纽与临近广东的长洲水库联合调度对于抵御咸潮十分有效,对保障珠江三角洲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加强流域骨干水库的调度管理,制定流域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为发挥珠江流域一批控制性水利枢纽和大型水库的水资源配置等综合利用功能,充分利用大型水库的库容资源,应尽快制订流域骨干水库防洪、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3)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供水规划,调整城市供水布局。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量较丰沛,但本地产水量有限,加之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本地蓄水潜力有限。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用水量急剧上升,并由此带来排污量增加,水污染加重;再加上城市供水工程分散,水源地布局不合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枯水期咸潮活动日趋频繁,咸潮上溯范围大,历时长,使区域供水形势面临长期严峻的局面。解决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问题,必须立足于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宏观审视整个区域供水布局和长远需求,尽快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供水规划工作,通过实施西水东调等重大工程制定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供水工程建设方案和相关的非工程措施,以解决三角洲区域城市供水问题。4)尽快成立珠江河口抵御咸潮、保障供水的统一协调小组。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广东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指示,尽快成立由水利部牵头,珠江委、广东省水利厅、澳门、珠海、中山等地有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小组,组织开展珠江河口地区有关抵御咸潮确保供水的规划和前期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抵御咸潮、确保供水安全的方案、配套措施及有关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模式,组织研究制定抵御咸潮危害的应急措施预案等。5)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为抵御咸潮、保障供水提供技术支撑。水文部门应根据区域水资源情况和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着手整个珠江三角洲咸潮监测网络的建设;同时抓紧三角洲咸潮活动规律研究,准确把握上游径流、潮汐活动、风速风向及海平面上升与咸潮活动的响应关系。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