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1、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的训练方式一般通过大力量和少重复次数,什么是“大力量”,什么又叫做“少重复”呢?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所谓的“大力量”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我们的负重训练,通过一定的负重让我们肌肉能够得到一定的抗阻。但是,单纯的抗阻训练往往是不够的,通常我们研究发现,运动所承担的重量和单位时间内运动的次数对我们肌肉的力量训练都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频率过高,不但不会将我们的力量训练好,有时候还会对我们的肌肉造成一定的劳损。由此,我们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负重和运动次数两个因素对我们肌肉的影响。这样才能改变我们肌肉的横截面积。一般来说,我们的大脑时产生运动方式的主要神经支配的总发源地。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的实践,对我们的某个部位的肌肉进行详细的评估,同时力量训练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作用,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步收缩而产生更大的收缩力量。

2、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是通常是进行力量训练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负荷抗阻训练的的操作呢?一般认为在阻力负荷上完成1-15次动作。重复训练直到我们训练的肌群不能再次进行重复训练为主。上面我们刚刚说到大负荷和少重复次数的练习主要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而对耐力训练无明显影响。所有类型的肌纤维均对力量训练产生适应性,这是由于肌肉中收缩蛋白的含量增加的结果。这种适应性增加了肌纤维对抗外界阻力的能力。

3、耐力训练

肌肉的耐力一般是肌肉能够恒定在某一个动作的持续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一般阻力负荷应以20次动作以上为宜。在指定相应的动作时,完成相应的动作次数。

力量训练的结果是使肌肉变得更强壮,体积增大,而耐力训练的结果是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肌肉能量供应的改变。因为这种训练方式对肌纤维内的线粒体的影响比较明显,随训练的强度的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和密度也增加。

4、爆发力训练

研究发现,持续数秒至2分钟的高强度训练主要依赖于无氧代谢途径供能,又称无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主要的特点就是持续。持续训练其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储存的磷酸肌酸分解为ATP以及葡萄糖的酵解。无氧训练所产生的人体适应性变化主要变现为磷酸肌酸存储量的增加。参与糖酵解的某些酶的活性也增加,但这种酶活性的变化比有氧训练的变化小很多。

由此可见,在训练的过程中,科学的选择不同的训练才能更准确的对我们的训练进行有意义的指导。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