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的生长过程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4:01:55
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
(一)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均含有血吸虫虫卵,通过屙野粪、洗粪具等使血吸虫病人(畜)的粪便流入水里,在一定气温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钉螺,钻到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繁殖,变成成千上万条尾巴分叉的蚴虫,叫尾虫。尾蚴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后,浮在水面游动,这样的水叫疫水。生长钉螺的地方的水(包括草上水珠和湿泥)里就可能有尾蚴。当人和牲畜接触虫疫水,如游泳、戏水、洗东西、捕鱼虾、打湖草等,尾蚴就会迅速钻进皮肤进入人(畜)体内,最快10秒钟。进入体内后,脱掉尾部变成童虫,童虫经血液流经心脏、肺脏,到达肝脏的血管中,约经过十天到达肠系膜静脉寄生,成为成虫。然后产卵使人和牲畜得病。每条雌虫一天可产卵1000-3500个,这样就构成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的循环链,如此周而复使引起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血吸虫成虫寿命:一般4-5年,有报道最长年限为47年。
(二)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或已消灭钉螺,血吸虫整个生活史就不能完成。传播环节被中断,就不能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钉螺形似螺丝钉,比谷粒稍大一点,长度不超过10毫米,宽不超过4毫米,壳呈现褐色或灰褐色,有6-8个螺旋。螺壳表面有明显纵肋的叫肋壳钉螺,孳生在湖池地带;没有纵肋的叫光壳钉螺,孳生在山丘地带。钉螺壳口呈卵圆形,有唇脊和 ,壳内软体部分有头、足和各器官。钉螺多孳生在土壤肥沃,杂草丛生,阴暗潮湿的地方。湖区一般分布在江、湖、洲、滩、沟渠、河道、池塘稻田等处。山丘钉螺一般沿水系分布在河溪、泉眼、沟渠、渗水山坡等处,它们还能随水流及依附于水中的漂浮物向周围或下游迁移扩散。人畜活动如搬动湖草、草皮、夹入家禽足蹄等方式也可带到别处去。
钉螺分雌雄,三、四、五月是交配产卵的高峰季节。成螺一年产卵2次,每个雌螺平均每年产卵150个左右,幼螺3个月内可以育为成螺。钉螺寿命平均一年左右,少数可活三年以上。钉螺适宜在15℃-25℃左右的气温下活动,冬季大多躲在草根、泥缝、松土、叶渣、等处陷蔽起来,不食不动,越过冬天再活动。夏天污期来临,江河水位上涨,钉螺可爬到2米多高的芦苇或树上求生,冬天可钻入土层下14厘米处越冬。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