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机理病理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54:10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其机理病理涉及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过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具体表现。病毒通过血液或神经途径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肠道上皮和局部淋巴结中,病毒进行繁殖。其次,病毒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最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病毒继续增殖。感染进程可能在任何一个阶段停止,导致临床表现从急性型到亚急性型和隐性型之间变化。
病毒经口摄入后,初期停留在咽腔、肠道下端以及局部淋巴结中。病毒在肠道淋巴阶段迅速增殖,24小时内可在扁桃体、咽淋巴结、小肠和直肠中检测到。至第8天,病毒还存在于扁桃体和小肠中。之后的许多星期内,病毒仅存在于直肠。在多数情况下,感染仅限于这一阶段,无明显症状出现,但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到病毒。
在另一些病例中,病毒能通过局部淋巴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经口感染后第3-5天,病毒存在于血液中,5天后,病毒还可能出现在肝、肝淋巴结、肾、脾和膈肌中。临床上,这一阶段的病毒感染可能不被察觉,或者伴随发热等症状。
经鼻感染时,病毒可能通过神经途径从鼻粘膜的嗅区侵入嗅球,24小时后可在嗅球中检测到病毒。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进一步传播可能通过嗅束实现。
病理解剖显示,肉眼观察通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然而,可见鼻粘膜充血、脑膜及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脑膜水肿、心内、外膜条状或点状出血、心肌脂肪变性、肺水肿、胃肠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血管淤血、肝、脾充血、膀胱充满尿液、心肌、骨骼肌轻度萎缩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病变,主要特征是血管周围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胶质细胞浸润形成“管套”。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和崩解。小脑蒲金野氏细胞坏死更为明显。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并表现出噬神经现象。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小脑灰质和脊髓腹角,也见于丘脑、延脑、桥脑和中脑,而大脑较少受影响。脊髓膜炎症变化主要见于小脑,大脑相对轻微。
上一篇
给客户送货要用什么发票
下一篇
贵阳有哪些好高中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