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7:06:10
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遵循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多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影视动画创作室、摄影实验室等,主要负责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摄影、影视动画等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此外,还为全校师范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支持。实验室聘有具备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建设,配备了实验技术人员,确保日常管理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人员独立于各学科,统一归中心管理。中心还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条例、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
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面向新闻与传媒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广陵学院等开设多种实验课程,包括新闻、广告设计、摄影、报纸电子编辑、数据库操作、网络编程等。此外,还为非新闻传播学科本科生提供新闻传播学、摄影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实验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共计242项,实验年人时数达87200多人。
实验教材主要以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为主,同时中心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音频技术》、《电视编导与制作》、《摄影艺术基础》等实验指导书。其中,《电视编导与制作》被确立为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摄影艺术基础》、《音频技术》通过了学校课程评估验收。
实验队伍包括27人,其中实验教学人员23人,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助教等不同职称,部分教师拥有硕士学位,部分在读博士。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6人,专职5人。实验教师队伍学历和职称都有提高,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意识,对教学科研有发展潜力。
仪器设备方面,实验教学中心整合了学校电视台的设备资源,进行了教学设备、常规实验仪器更新换代及配置先进仪器设备的建设工作,现有设备1665台套,总值1071.7万元,其中包括17台件数的10万元以上设备。同时,建成千兆院级局域网。所有设备、仪器统一编号、管理,账、卡、物一致,由一名实验中心副主任负责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管理,制定了实施办法,实现了实验场所、时间、内容的开放。教学计划内的242项实验项目按照实验类型开放,基础性实验按照计划、时间进行,综合类、设计类实验实行预约开放。学生专业实践和创作则实现了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在开放管理方面,多媒体网络、影视动画创作、数码影像创作等实验室配备了学生参与管理,而摄影棚、演播厅等特殊场所则由教师负责管理,并有条件地开放。所有摄像、摄影外拍设备采用借用人负责的管理办法。
实验中心位于扬州大学主教学楼十一楼、十二楼、十三楼,实验教学面积为926.5平方米。实验中心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和落实措施,实验室通风、照明、控温设施完好,具备防火、防盗、防水“三防”措施,消防器材到位。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责任由一名副院长主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填写安全检查记录本。
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提出“技术艺术化”的理念,将技术与艺术融合,提升学生的技术创造性发挥能力,促进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具有艺术眼光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实验实践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了从基本技能训练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机制,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目标。
在开放管理上,各实验室由实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多媒体网络、影视动画创作、数码影像创作等实验室配备学生参与管理,而摄影棚、演播厅等特殊场所则由教师负责管理并有条件开放。所有摄像、摄影外拍设备采用借用人负责的管理办法。
实验教学中心重视实验环境与设施的建设,确保实验室的通风、照明、控温等设施完好,具备防火、防盗、防水“三防”措施,消防器材到位,安全责任由一名副院长主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定期安全检查。
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办学特色上强调“技术艺术化”的理念,形成实验实践一体化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有艺术眼光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教学实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经济服务相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校企联合,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几年的建设,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条件、管理、服务方面有了很大改变,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照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奋力拼搏,为21世纪新闻传播、教育传播等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