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的大学好不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1:56:16
东阳大学[学院]的成立无非走两条路径:一是无中生有,即另新批建一所大学[学院],但这个方案投入太大,且省里批下来的难度也不小;第二种方案则是合校共建,即利用东阳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成一所大学.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案难度较小,可操作性极强.
下面我就第二种方案做一下阐述:
一现有资源[现有的高中专(职)及以上学校]
中专(职):公办:东阳技校,李宅技校,湖溪二中,市供销学校,木雕技校,东阳幼师,金华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东阳卫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东阳电大]……
民办:东阳汽校,海峡艺校,银河艺校,花园技校,横店学院,广厦学院……
大专:公办:金华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东阳卫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东阳电大]……
民办:横店影视学院,广厦建设学院……
众所周知,在东阳公办转民办易,民办转公办难,也就是说合校共建民办学校已不可图,因此只能在公办学校中挑,综合学风和办学层次等多种因素,将东阳幼师〔市教师进修学校〕、金华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东阳卫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东阳电大]先期合并成立东阳大学无疑是部妙棋.〔同时这三所学校学科重复性小,互补性强,通过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应该会在一个较高起点上产生一批适应经济、科学发展需要的优势学科〕〔必要的话加上木雕学校,筹建工艺美术系〕
[此外,如果三校不合并,这三所学校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和资金的束缚,很难再上台阶。从更远期来看,难免会走上被淘汰的厄运!]
二办学层次:
国有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
[本科]:保留东阳卫校,东阳电大合校前的本科专业,并尽量发展成系(院),如:会计学专业等发展扩充成经济系,成为将来的经济学院,法学专业等发展扩充成法学系,成为后来的法学院;临床医学等专业发展扩充成医学系,将来发展成医学院;幼师,教育管理;等等均类此.
[专科]:合校前各校已有的中专专业争取整体升格为专科专业;同时抽调其他公办中专(职)的优势学科升专、升本,以丰富学科门类
[中专(职)]:部分保留各校合校前的中专(职)专业,可成为后来东阳大学的附属职业技术学院
附:各校现有专业及层次:
金华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东阳卫校]:
本科 :临床医学、高等护理;
大专: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妇产科学、高等护理、药学;
中专:护理、药剂、口腔工艺、卫生保健、社区医学。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东阳电大]:
本科 :会计学、 法学、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计算机、工商管理 ;
大专:会计学、法学、建筑施工与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商务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行政管理。
东阳幼师〔市教师进修学校〕
暂不明〔好像影视新星贾丽莉是该校毕业的,表演方面似乎有优势〕
三发展规划:
2010年前:争取合校,并启动新校区建设,边建设边搬迁使用[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待新校区主体完成后,再放弃旧校区;在新校区启用初务必重视学风的形成,现今很多学校新校区学风比老校区差就是在这样形成的〕
2015年前:新校区主体完工〔主要指教学楼,实验楼,寝室等],争取获得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创建方面也有突破
2020年前:新校区基本建成,规模也基本形成,同时争取博士点有所突破,省级重点学科数不断增加,优势学科向国家级发起冲刺.此外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也开始显现
四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
校办企业[①后勤集团,或市里慷慨点把市区某医院划归为东阳大学的附属医院,收入归东阳大学自由支配
②或将东阳中学教育集团升格为东阳教育集团[归东阳大学所有],在江北东中保持正常教学的同时,对市外国语学校大胆的进行产业化办学,利用东阳教育的的品牌影响力筹集资金支援东阳大学的建设;或可成立新东阳教育集团,从事考研,考博,考证,以及中高考和高复的产业化培训.]
各界捐款[可设校理事会,但不出让所有权和经营权]
学费等的收益
五学科建设: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乃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学术实力的基本保证。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对学校发展影响重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学校发展的大局,必须努力加强。
①著名高校援建[可参照宁波大学模式,进行著名高校援建优势学科,不过当时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来实现的,但现在已经不会有另一个小平同志了:不过东阳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人才,据悉,东阳在高校担任副校级及以上职务的有好几个,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则更多,还有不胜数的博士教授]
②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可先设置那些与东阳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磁性材料,建筑,医药等〕,引进高级人才,加强学术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强重点建设学科的对外交流,尽量争取重点学科早日获得硕士,博士点,并努力打造若干省级及以上的重点学科
③设立学科研究的专项基金。为保证重点建设学科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校应设立专项基金,以保证重点建设学科的科研成果及时问世,并尽快地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六生源:
面向全国
[合校前的省招专业争取面向全国,其他专业也尽量扩大招生范围,提高生源质量]
七师资:
①合校前的师资可全部保留,优秀教师提到大学部,其他留在大专部或中专部;
②同时外引内联,在外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人才资源[如物理,机电等系可与东磁等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医学、药学、化学等系可与市内的大型医院,医药化工企业合作;
八校址:合校初期以各校原址进行办学,但统一挂牌,以学科分校区;远期可搬里城区,另建新校区
将来可以!
上一篇
上海理工大学有什么专业
下一篇
环评报告重要吗有什么作用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