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机器人项目夏令营经历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53:35
在参与了众多夏令营活动后,我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的机器人项目夏令营作为我面试生涯的收尾。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面试的多样性和挑战性,也让我对项目和学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特色学院,它依托浙大的强大科研实力,专注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工程师。学院涵盖了计算机、机械、控制、电气等多个工科专业,不同的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各异,面试难度也因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数据科学等热门项目,由于竞争激烈,面试难度相对较高。我申请的机器人项目被认为难度甚至高于机械学院,但也有相对冷门的项目,报名人数较少,甚至可能存在无人录取的情况。
面试流程包括个人介绍PPT展示、英语提问和专业课问题。PPT准备过程中,我利用了之前参与哈深夏令营的经验,进行了适当修改和精简。然而,面试中出现了时间调整,原本通知的六分钟PPT被要求缩短到五分钟,导致我超时,最后在老师提醒下完成了演讲。接下来的英语提问环节中,我回答了关于学校背景和选择浙大的原因,尽管后一个问题我没有事先准备,但整体表现尚可。专业课问题涉及广泛,从项目经验到基础知识点,甚至有些内容是我不熟悉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坦诚表示知识欠缺,但强调这不代表我对相关领域的不重视。
面试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询问我是否支持flg(即支持人工智能)时,由于麦克风噪音较大,我听成了是否支持人工智能。尽管这个问题显得有些突兀,我依然给出了支持的回答。最终,我被通知获得了优营,成绩颇高。通过与其他优营同学的交流,我意识到,许多同学都是竞赛领域的佼佼者,而我则相对较普通。
对于工程师学院,了解的关键在于导师的选择。学院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通勤方面,但这些问题已得到解决,且通勤要求因导师而异。在项目选择时,不应仅依赖项目名称,而是要关注导师的研究方向。我发现,机器人方向和智能制造方向的老师实际上有重合,选择导师时要特别注意。
最终,在哈工深和浙大工院之间,我考虑了多个因素后选择了浙大工院。个人偏好、导师背景、科研氛围、就业前景和地域因素都是我考虑的因素。在联系了心仪的导师后,我获得了学姐的积极反馈,这成为我最终决定的重要依据。与哈工深相比,浙大工院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可能相对较少,但其整体声誉、转码氛围和对南方发展的倾向性,以及与杭州的地理位置优势,都让我倾向于选择浙大工院。
整个过程让我认识到,面试不仅仅是知识的考察,更是对个人能力、决策能力和适应性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估。浙大的面试流程公开透明,尊重学生选择,这种专业性和公正性令人印象深刻。选择学校时,不仅要考虑专业实力,还要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生活便利性等因素,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