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为什么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首先,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而言,都要求市场运行要严格体现人民的意志,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要求全国有统一开放的市场,市场主体有充分的自由权,市场竞争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有序进行;国家还要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经济活动围绕市场这个转轴高速运转,从事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要将经营行为从面向政府转向市场化,改变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模式,还市场主体充分的合同自由。必须明确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确立对违反竞争规则行为的制裁方法并有效地实施,使违规者付出相应的代价,警示市场主体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基本要求,要依靠法治来规范、制约、引导和保障。因此说,市场经济实质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过程;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健全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制制度。

其次,经济法是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客观需要。维护稳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保持政治和治安的稳定外,还必须保证经济安全,维护经济秩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关系复杂化,经营行为市场化,经济利益多样化,使得问题丛生,矛盾复杂。如果我们不能有力地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进程,尽快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就会动摇人们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甚至在国际上产生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的疑问。

再次,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国际经济接轨必然选择。现代化市场经济是多方位、全面开放的经济,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我国的经济要发展,必须自觉地把经济融入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之中,不断地扩大开放的范围和程度,提升开放的层次。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并有希望在年内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国情不同,我国在经济运行方面与国际法确认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惯例还有很大的差别,迫切需要按照国际上确认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惯例调整现行经济运行规则,或者将国际上确认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惯例引入到本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中。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法治化。

第四,经济法也是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必然要求。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到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要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法治基础,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法律秩序和新的法治原则。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