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四战考研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四战考研的人情况如下:

多数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变相地成为一种自我本领恐慌。大学本科四年,在高考录取过关斩将地那一刻开始,很多学生有了“功成名就”的感觉,多数认为最艰苦的、最有压力的时间已经过去,未来四年是最值得享受的美好时光。

特别是高中阶段在学习方面的辛苦付出,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往往处于学习的休息期、观察期和适应期。大一是适应期,大二大三是成长期,大四是抉择期,只有那些有理想、有准备的学生,也就是众人眼中的“学霸”,才能坚持“笨鸟先飞”,既认真学习书本知识,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增长见识,提高技能。

如此,当毕业来临前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因为茫然选择投入当下追求的考研浪潮,让当前就业的尴尬局面可以暂时得到回避。除了没有做好早日进入社会的准备,“逃避式考研热”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学习,但学历不等于人才,更不是能力的见证。

那些祈求挤进“研究生殿堂"的人恰恰在能力上比较薄弱。选择考研存在着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在读研之后,因逃避心理而读研、没有学业规划的学生也将面临挑战。

当然,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更多人都上考研的道路,追求更高的学历,拥有更多直接储备知识的机会,总体上还是一件好事。广大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事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