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骨盆腔的入口、中段和出口平面分别有何特点

骨盆腔的结构解析

骨盆腔是一个弯曲的圆柱形管道,具有前短后长的特点,对于理解分娩中胎儿的行进路径至关重要。我们将从三个层面来描述骨盆:入口平面、中平面和出口平面。

入口平面

这是大小骨盆交接的部位,形状为横椭圆形。关键尺寸包括:

前后径(骶耻内径):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岬前缘中点的距离,平均约11cm。

横径:两髂耻线间最宽距离,平均约13cm。

斜径:约12.5cm,左右各有不同,是骶髂关节至髂耻隆突的间距。

临床上,前后径对胎儿入盆至关重要,扁平骨盆可能导致入盆困难。

中平面

骨盆腔的中段,尤其是中上段,接近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的中点,两侧与髋臼中心相对应,后缘位于第二、三骶椎之间。下段(中平面)为椭圆形,前后径约11.5cm,横径(坐骨棘间径)约10cm。

出口平面

由两个三角平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是它们的共同底线。前三角顶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三角顶为尾骨尖。坐骨结节间径平均9cm,前后径可达11~11.5cm,通过尾骨尖的移动来扩展。耻骨弓由两侧耻骨降支形成,矢状径(前矢状径约6cm,后矢状径约9cm)在临床上与中平面狭窄常同时存在。

骨盆轴

骨盆的假想轴线,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侧向向下向前,贯穿整个骨盆腔的结构。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