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华为、小米都曾学苹果推3D人脸识别,为何后面却没推进了

现在做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手机厂商确实比较少,除了苹果之外,只有华为的旗舰机在用。小米、OPPO等曾经使用过该项技术的厂商基本上没有再推出支持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手机了。我个人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还是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成本,以及在外观设计上的限制。

我们知道国产手机的利润没有苹果那么高,尤其是小米、一加、魅族等互联网品牌,卖一台手机能赚5%的利润就算不错了。OPPO、vivo这两个牌子的利润虽然比较高,但渠道成本也高,厂商最终能赚到的钱也不多。而3D结构光组件的成本不低,供应商也就那么一两家,用在3000元以下的手机上并不划算。华为之所以能在旗舰机上用3D结构光,主要还是因为华为旗舰价格贵,利润高,能够承受3D结构光的成本。即使如此,华为Mate 30系列中也只有Mate 30 Pro支持该功能,Mate 30就不支持了。其次,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成本不仅仅在硬件上,软件的适配也是大头。毕竟你的3D人脸识别做出来了,如果只支持解锁不支持刷脸支付,那就只能算是半成品。也就是说手机在支持3D结构光人脸识别之后,还得和微信、支付宝合作,才能实现刷脸支付,这中间又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第三,由于3D结构光人脸识别需要额外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组件,对手机的外观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苹果手机之所以从iPhone X到iPhone 11这几代产品都使用相同的“刘海屏”外观,主要的原因就是必须在额头上容纳3D结构光传感器。华为Mate 30 Pro也是一样。而国产手机品牌更重视外观上的个性化,比如2019年就流行升降摄像头的“真全面屏”,2020年又开始流行“挖孔屏”。这些外观在设计上是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3D结构光传感器的。如果所有手机品牌都坚持用3D结构光人脸识别,那么所有的手机就都和苹果手机一样必须有一个“刘海”,这样一来手机的外观就显得千篇一律了,不利于国产手机市场的发展。

最后,大部分国内用户已经习惯了指纹识别,而且很多情况下指纹识别也比3D人脸识别更好用。比如最近大家都要佩戴口罩,这种情况下用人脸识别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用指纹识别就没有任何问题。南方很多城市的年轻人日常出行也有佩戴口罩的习惯。所以手机厂商在打造手机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实际的需求,3D结构光人脸识别虽然好用,但绝对不是必须的。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