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是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0:21:02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园林植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有显著影响。一些植物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而另一些则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这种对不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适应被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照时间的需求,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 长日照植物:这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需要每天有较长的日照,或者说夜长必须短于某一特定时长,才能形成花芽。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如果日照时间不足,植物将保持营养生长状态,不开花结实。唐菖蒲就是一个典型的长日照植物。在冬季温室栽培时,除了需要高温,还需要使用电灯增加光照时间,以确保周年供应切花。通常,春季和夏季是长日照植物的自然花期。如果延长日照时间,可以促使这些植物提前开花。
2. 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的白天短、黑夜长的条件,即每天的光照时数应少于12小时,但需多于8小时,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开花。一品红和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夏季长日照环境下,它们只进行营养生长,不开花;入秋后,当日照时间减少到10-11小时时,开始进行花芽分化。多数早春或深秋开花的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如果缩短日照时间,可以促使它们提前开花。
3. 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对日照时间不敏感,只要发育成熟,温度适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例如月季、扶桑、天竺葵、美人蕉等。光周期的进一步研究证实,白昼与黑夜交替的光周期现象中,对植物开花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黑夜的长短。长日照植物需要在短于一定长度的临界黑夜条件下才能开花,而短日照植物则需要超过一定长度的临界黑夜。一般认为,黑夜的长短影响花原始体的形成,而日照的长短影响花原始体的数量。因此,无论是长日照植物还是短日照植物,在满足其白昼和黑夜交替的周期后,日照都有利于植物的大量开花。植物的开花对光照时间的要求是其在分布区内长期适应一定光周期变化的结果。短日照植物多起源于低纬度的南方,而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方。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可能会因为北方日照时数较长,导致营养生长期延长,易受冻害;长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时,虽然能正常生长,但发育期延长,甚至可能不开花结实。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对光周期的需求。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