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新高考志愿填报纯干货——如何选专业

2022年的高考即将到来,伴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多个省份的实施,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以前以“学校”为单位,转变为“专业(类)+学校”或“学校+专业组”的模式,赋予了考生更多专业选择的权力。尤其是“专业(类)+学校”模式的实施,如在河北、山东等地,排除了调剂的可能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合理的填报方式之一。

新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革,既符合考生的实际利益,也与高等教育改革中注重专业建设的方向保持一致。然而,改革后志愿填报的复杂程度增加,对考生和家长的信息查找能力及综合判断提出挑战。尽管志愿调剂减少了,志愿选择多了,但如何科学合理地作出选择、安排志愿顺序,充分利用规则以达到最佳效果,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本期内容将聚焦于“如何选专业”,提供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常见本科招生专业的价值分层、了解专业整体水平的方法、常见问题与解答、其他选专业建议。

在专业选择中,考虑就业是首要因素。基于就业、专业录取分数、学习难度、就业环境、预期收入、职业发展等因素,我们对本科院校招生的常见专业进行了分层。第一层为优选专业,如中上游985院校的尖子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等;第二层为次优专业,如电气、航空航天等;第三层为一般专业,包括知识产权、教育学、英语等;第四层为慎选专业,如哲学、政治学等。

了解专业整体水平,主要通过官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及学院官网信息。官方评价以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学科评定为主,第三方评价则包括行业评价、毕业生评价、网络评价及大学排名。学院官网信息则能提供办学基本情况、师资、学生及学科建设等数据。

关于常见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天坑专业”、“劝退专业”;是否能通过先上好大学再转专业的方式进行“曲线救国”;如何看待大类招生;对于新设专业、交叉学科及小众专业的看法;是否推荐报考可以专业任选+保研或专业任选的实验班;考公务员时如何选择专业;公费师范生是否推荐报考;免费医学生是否推荐报考;985/211院校的中外合办专业是否推荐报考等,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体建议包括:优先选择能学到实用技术、有专业壁垒和行业护城河的专业;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参考往年录取数据但不过于拘泥;兼顾院校层次、地域因素;最后,如何平衡专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将在下期内容中详细解读。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