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金融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的金融职场中,学历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经济发达、金融从业机会较多的地区,如京沪穗深等地。金融机构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将学历和专业作为重要的选拔标准。笔者曾亲历过招商银行的招聘会,简历刚一递出就被退还,被告知“我们不需要本科生!”当时备受打击,但现在看来,这不过是行业现状的缩影。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通常有多种去向:

1. 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2. 证券公司,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3. 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4. 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 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6. 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即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7.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8. 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9. 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10. 上市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近几年来,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对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高度重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及相关证券、保险等行业管理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人才政策,影响着所辖行业内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在选择金融学专业方向和院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 未来发展的行业选择:选择与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方向。

2. 未来发展的空间选择:确定在国内(外)哪些地区更有发展潜力,明确未来工作生活的地区。

3. 未来发展的人际定位:选择能提供深厚人脉背景的学校,这对于现代中国的校友资源非常重要。

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应遵循就近原则、专业化原则、发展预期原则。就近原则指的是选择与未来工作生活地区相近或附近的院校;专业化原则强调选择在金融学教育方面有积淀的院校,尤其是财经类专业院校或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发展预期原则则考虑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定位,目前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是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因此,金融混业是大势所趋。

对于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应是首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应考虑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以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