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黄河要告别“地上河”了

黄河,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心中的骄傲与忧患并存的存在。然而,过去因黄河水患造成的灾难,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敬畏。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与科学治理,黄河似乎正告别其“地上河”的形象,展现出了新生的活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以前,黄河因决堤引发的洪灾高达1500次之多。这段历史见证了黄河与洪水的斗争,也是黄河流域发展史上的艰难时刻。为解决黄河的悬河问题,专家们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调水调沙,通过改变上游的调水方式,冲刷河床沉积,疏通河道,清除淤积。这一举措的实施,标志着黄河治理的崭新篇章。

黄河之所以成为悬河,关键在于大量泥沙从上游冲刷而下,在中下游沉积。传统的堤坝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地上河”的形成。通过调水调沙,黄河下游的河床得到显著改善,河床总体下降了3.1米,部分河段的淤积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这一成就,为治理黄河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解决了黄河多年来的“河床抬高”顽疾。

“束水冲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在特定范围内集中水流,形成高速的人工泄洪,利用水流的强大冲刷力冲击河床底部的泥沙,迫使大量泥沙下移或悬浮,然后被水流带离河道。这一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河床高度,提高了黄河的洪水过境能力和泄洪通道的效率。经过22年持续科学调度,每年黄河可以清除的泥沙量约达到1.5亿吨,相当于黄河年平均输沙量的十分之一,使黄河河床下降了3.1米。

调水调沙的实施不仅缓解了黄河下游的淤积问题,还提升了黄河的防洪标准和过河能力。这标志着黄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百年来治理黄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束流冲砂”策略得到了验证。未来,随着黄河治理的持续深入,黄河下游淤积问题有望得到基本控制,过河能力将随之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黄河治理的突破性进展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挑战时,应从更宏观的视角谋划水利工程,实现流域的联动调控,这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途径。黄河的新生,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体现,更预示着我们对未来更美好的期待。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