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教学怎么操作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9:26:10
提及分层教学,许多人首先联想到“重点班”,但实际上两者存在本质区别。2014年,温州中学率先尝试在必修课上实施分层走班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调整,这一制度在半个学期后正式推广。目前,政治、历史和地理三门课程已经实行了走班教学。
学生分层的依据是什么?与杭师大附中将学生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类不同,温州中学以“7选3”新高考标准为依据,让学生根据未来想选择的专业和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志愿,分成选考和学考两类。
以政治为例,选考是指学生选择政治作为高考“7选3”科目,其成绩作为高考分数,而学考则是作为学业考试科目,以A、B、C、D、E等成绩给予赋分。这两类学生班级不再进行进一步分层,目前,政治选考类为9个班,学考类为7个班,每个班学生在35人~45人之间。
这种分层走班制使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固定班级和课表变成了“活动”的上午。从下个学期开始,政治、历史和地理三门学科的分层走班将扩展到六门,物理、化学和生物也将加入行列。这使得传统几十位学生编入一个班级,每天学同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试卷的模式得以改变。
分层走班制强调的是学生的选择性,而非过去“行政班”的固定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科目和选择到不同教室上课,组成新的人数固定的教学班级,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成绩适时改变。目前,温州中学行政班仍保留,每班都有班主任。自习课管理和大型活动组织由班主任负责。未来,班主任是否会消失,被导师取代,成为趋势。
分层走班制对教师评价标准和学生管理方式带来改变。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建立与分层走班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目前,家长和教师对全面推行分层走班制持七成支持态度,三成持担忧态度。
北京十一中自2010年起在高一实施整体走班制,每名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未来生涯规划选择课程表,每节课更换教室。教室门口不再挂班级牌子,而是专门的生物、语文和化学教室。不同主题的教室布置也各有特色,数学教室布置针对该学科。
北大附中则取消了班主任,实施导师制。高一年级首次分文理科,开设自主学习和出国班。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不再有班主任。导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提供适合自己的建议。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