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7:06:28
老师,我很想问一问什么叫作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学院想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你们眼中高质量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在你们眼中,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数字化的成绩、工资,抑或者工作、身份地位?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学校及学院,乃至这个社会究竟想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们问我们学生说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加强,我们也想先问问你们做到了一些什么? 首先,我们大家都一样,都是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存活在这个地球上。不论老师、学生,我们大家是平等的,我们之间是可以对话的,而不仅仅是指导、教导。你们能当老师,是因为你们比我们早十几年至几十年出生,接受过更长久而优质的教育。我们尊重所有的老师,正如我们尊重所有人以及所有生命。我想你们应该知道我说的第一点是什么了,那就是人性化教育。学校及学院理应降低姿态,真正深入学生当中来和我们交流学生、生活等各方面问题。请给我们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 其次,学校及学院能否弱化专业观念。让我们在必修的专业课之外可以自由选修其他专业的科目。在固定的学分之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课程来修习。我们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所兴趣的课程来学习。这么做也更有利于我们扩展知识面,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我们不单是某个专业知识的接纳者和传承者,更是一名活生生的人。理科生没有了人文学科知识的熏陶,多少会缺少一点人气。既然我们因为有了专业梯度而没法像国外那样在大一、大二统修课程,那么在课程设置上面是否可以自由一些。我国已然有些大学在试行学生自主选课制度,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呢? 再者,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毕业即失业,较难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呢?很多用人单位给出的理由是学生没有实习经验,我们不敢轻易把工作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嫩学生。既然如此,我们学校、学院为什么不能提供一些可靠的实习单位以供我们选择呢?我们完全可以将实习这件小事贯穿大学四年时间,把实习真正当做大学教育一部分。当然,这里的实习并不单指的是去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可以去NGO做志愿者来提高个人能力。是的,机会是需要我们自己把握的,但有时也是需要学校和学院提供最初的平台。若是我们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又将如何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呢。若是在大学里都没有一个平等的舞台,那社会就更加难以给人以平等的机会。 最后,学校和学院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可以让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交流的平台?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本科生缺少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硕士生也做不了什么自主性的科研课题,博士生也难以给学生上课。忘了是哪所高校不准刚毕业的博士生给本科生上课。这是什么规定啊。刚毕业的博士生应是站在该专业的学术前沿的,他们接触到了最新的研究内容,也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比老教授们更富有教学激情,也和本科生没有什么时代隔阂。博士生若是少了给本科生当助教的经历,那以后是不是就更难走上大学的讲坛了?所以,就让部分优秀的博士生来给本科生上课吧,让优秀的硕士生来和本科生一起做课题吧。本科生只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应该可以给硕士生当个助手,这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吧。既然我们大家彼此需要,那就让我们大家在一起吧。我们各取所需并且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