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3:53:51
南洋公学建立时间:1896年(光绪22年)。
南洋公学(Nanyang Mission College)是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始建于1896年末,由清光绪帝御批,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着手兴建,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是我国最早兼有师范、小学、中学和大学这一完整教育体系的学校,其中师范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师范学校。
学校经费半由商民(即招商局、电报局)所捐,半由官助,是为公学,清末称今上海地区为南洋,故学校取名为南洋公学。
1912年,学校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1921年,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将交通部所属三所高校(上海、北京及唐山)统一更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公学原址: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南洋公学创校于上海徐家汇,后多次更名,而以“交通大学”校名最为称著。建校两甲子以来,校址发生了两次重大变迁。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令交大内迁重庆,是为位于重庆九龙坡的国立交通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支援西部发展,国务院令交大永久性扎根西部,内迁西安,是为位于西安兴庆宫的西安交通大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上海沦陷后,校园被日寇占领。1938年4月,东亚同文书院侵占交通大学徐家汇校舍为己用,并一直用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同时也为支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
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作为主体的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剩余的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则在与另一所学校合作之后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交大西迁之初,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徐家汇原址需永久性让给另一所学校使用,接收校址的学校成为了今日上海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两次校址变迁,其原址均为他校所使用。抗战时交大内迁重庆,徐家汇校址成为了东亚同文书院校址;解放后交通大学西迁西安至今,原址变为了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学校第一次内迁重庆是暂时的,第二次内迁西安是永久的——“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