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目前我国就业人员专业对口的比率不到

目前我国就业人员专业对口的比率不到60%。

首先,我国早在1997年就停止实行高校毕业生“包分配”制度了。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这20多年中,不再强调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从事岗位之间“对口”,而是重点考察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岗位任职需求之间的匹配。

那些虽然“专业对口”,却因为不擅长专业学习或者就读期间没有形成过硬专业能力的学生,往往还是得不到该专业的就业岗位。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60%上下徘徊,也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一种商品一旦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引发更多企业投入生产;产量增加后,价格就会回落。

就业率不等于办学质量

光明智库:近年来,有一些大学试点“专业退出机制”,就业率不好,报考人数持续降低,专业就可能要“退出”。就业率一票否决,是否对高校教育改革有正面意义?就业率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金标准”吗?

赖德胜:就业率很重要,因此,某些高校实施专业退出机制,即那些就业率不高、报名人数不多的专业要“退出”。这也许有些意义,能倒逼专业建设单位想办法提高办学质量,使其毕业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但我认为,这种退出必须慎重,因为一个高质量的专业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才能形成。关停一个专业,既涉及未毕业学生如何继续培养的问题,也涉及既有教学资源如何再配置的问题。决定就业率的因素很多,不能简单地将就业率等同于办学质量。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说,有些专业也许市场需求不是很大,但对于社会的有序高效运转不可或缺。对这些专业,就不能简单地以就业率高低或报考人数多少来判断其是否要“退出”。不过,即使对于那些国家需要的小众专业,也要想办法提高其就业适应力和吸引力。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