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山东泰山岱庙建筑有何特点

岱庙,又名"东岳庙",坐落于山东省泰山南麓,始于汉代,是中国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圣地。其占地约9.65万平方米,拥有150多座建筑,采用帝王宫城布局,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建筑沿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包括正阳门、遥参亭、天贶殿、寝宫等;东路则有钟楼、汉柏院、东御座、铜亭等;西路则有鼓楼、唐槐院、道舍院等。其中,以天贶殿、铜亭和碑林最具特色。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殿,始建于1009年,位于石筑台基之上,周围环绕着白石雕栏,屋顶为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琉璃瓦。殿内墙壁上绘有名为《启跸回銮图》的巨幅壁画,总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之神出巡的壮观场面。壁画上共绘有630余名人物,以及各类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构图严谨,疏密相间,笔法流畅。

铜亭,又名“金阙”,始建于1615年,位于岱庙东路末端。铜亭长4.4米,宽3.4米,是一座仿木结构的铜制亭,为中国古代少有的铜铸大型建筑之一。整体造型端庄浑厚,铸造工艺极为精湛。

岱庙拥有151方历代石刻,包括修庙祭告碑、经幢、题名、诗刻等,有“碑林”的美誉。其中,秦二世诏书石刻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内容为公元前209年李斯的篆书。此外,汉柏院中林立的东汉衡方碑、张迁碑,西晋孙夫人碑等,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碑刻。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