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定后 宾前 ......等等一系列语文古文中的句式怎么判断 ,需要详细解释 谢谢

【定语后置】针对的是名词,例如,天地之大(兰亭集序),翻译成“天地大”是不行的,天地是名词,大修饰天地,形容词要放在名词前,于是就只能定语后置了,翻译为广大的天地。有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过要视情况。

【状语后置】额,这个会稍微好判断些吧,例如,客死于他地(这是我自己编的句子 - -),应该很容易能翻译出“客死在别的地方”,这句话在现在说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在古文中应该翻译为“在别的地方客死”才是对的,必须把状语放在动词前面,修饰动词,这样就算是状语后置了,一般有“动词+于+地点”的都是状后,还有“动词+以......”也可能是状后,译为用或是凭借什么做什么。

【宾语前置】例句:何罪之有?译为,他有什么过错呢?“之”是代词,代他(或是其他意思,总之是代词这点没异议吧?),按照原句是,有什么过错他呢?明显在现代也是说不通的,所以得把“之”提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否定句作宾语,宾语前置。(这是比较常用的)

【被动句】这个。。。不好说啊,“为”可以表被动,“见”也可以表被动,“...为...所...”这个是一定表被动的(“为所”表被动,很怪吧,“猥琐”表被动,囧。。。),还有些句子没有什么表示被动,但是不翻译成被动又行不通,即语意表被动。

【判断句】这个不用说了吧,一般是能明白的,“...者...也。”这些表被动比较经常多。(另外补充一点,古文中的“是”一般是不表判断的,正常翻译为“这、这个”,有时会意译为“那”。)

【省略句】多不胜数- -只能靠你自己语感了,省略主语啦什么的,省略“之”和介词“于”的会比较多些,例如,晋军函陵,译为晋国在函陵驻扎,省略了“于”——晋军于函陵。(再补充一个,这句话中的军不是“军队”的意思,是“驻扎”,名词作动词,因为句子中缺少谓语,一般不会省略谓语,所以“军”只能是动词)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